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5183
大小:1.6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马街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表示夏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1.四地纬度从低到高正确排序是()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2.若上图中四地代表的是北半球夏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则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小明想要在冬至这一天拍摄日出,他的相机应该朝向()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答案】1.A2.D3.A【解析】【分析】【1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赤道昼夜平分。读图可知,①昼夜平分,位于赤道;②出现极夜现象,应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③④均昼短夜长,均位于南半球,但④夜长长于③夜长,所以④纬度较③高。综上分析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①③④②,故选A。【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位于赤道,②③④均昼短夜长,三地均位于南半球,故选D。【3题详解】冬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拍摄日出,其相机应朝向东南方,故选A。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被称为河曲或蛇曲,通常形成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落差不大的草原、湿地等区域。图为长江上游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了另类的蛇曲之美。目前通天河已经规划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枢纽——侧方水库,该水库位于青海省称多县境内的通天河干流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4.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A.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B.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C.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更强D.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5.通天河嵌入式蛇曲形成过程是()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通天河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通天河河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6.侧方水库的建成蓄水对通天河流域的影响有()A.库区水位的季节变化变大B.玉树以下河段的河流输沙量明显上升C.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破坏蛇曲景观D.库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减少 【答案】4.C5.B6.C【解析】【4题详解】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更强,C对。蛇曲是流水侵蚀形成,不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A错。侧蚀作用强烈,是蛇曲形成原因,不是另类嵌入式蛇曲的成因,B错。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体现的不是蛇曲美,D错。【5题详解】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后因地壳抬升、流水下切,蛇曲深嵌山谷中,B对,A错。地壳稳定能形成蛇曲,不能深嵌岩石中,C错。通天河河谷地带地壳被抬升,不是断裂下陷,D错。【6题详解】侧方水库的建成蓄水,对通天河流域的影响有库区水位的季节变化变小,A错。玉树位于水库下游,玉树以下河段的河流输沙量明显下降,B错。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破坏水库上游的蛇曲景观,C对。库区水位抬高,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多,D错。下图是我国某地沙漠景观图。沙漠昼夜空气绝对湿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差异大。图中船形高地像幽灵一样在一年中有规律地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船形高地头(尖)部指向正西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盛行风向可能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8.影响沙漠空气绝对湿度昼夜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风力B.气温C.气压D.降水9.船形高地消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B.侵蚀C.搬运D.堆积 【答案】7.A8.B9.D【解析】【分析】【7题详解】船型高地头部指向正西方向,再由图中沙漠表面波纹形状走向(一般风向和沙丘表面波纹走向垂直)和沙丘堆积的位置(风携带的沙粒遇地形阻挡,风力减弱,沙丘多堆积在迎风坡)可知,该地盛行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水蒸气不易遇冷凝结,水蒸气大多包含在空气中,空气湿度较夜晚大。夜晚气温低,水蒸气易遇冷凝结形成小水滴,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减少,空气湿度小,B正确;风力和气压对空气的绝对湿度影响不大,AC错误;沙漠白天和夜晚降水都少,不是影响绝对湿度的重要因素,D错误。故选B。【9题详解】风化和侵蚀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不可能在一年中使船形高地时而出现,时而消失,AB错误;每年特定的时间(冬季风或西北风强盛的季节),风力堆积作用显著,风沙会掩埋船形高地,使其暂时“消失”,搬运沙丘物质,会使船形高地出露得更多,因此船形高地消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堆积。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主要的外力地貌的类型:1、流水地貌: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流水侵蚀地貌——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沟壑地貌、丹霞地貌;2、风力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3、海浪地貌: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等;海浪沉积地貌——沙滩;4、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蚀湖、峡湾、角峰、刃脊等;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等。2020年7月17日,“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在上游形成,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快速上涨,涨至50000m3/s。下图示意长江上游某河段2号洪水通过时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锋面B.台风C.副高D.反气旋11.导致图中干流和支流河水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河水深度B.微生物数量C.泥沙含量D.拍摄角度12.2号洪水通过时,该河段支流流速明显减缓的主要原因是()A.河床较狭窄B.干流顶托作用明显C.跨河桥梁多D.地势较低平【答案】10.A11.C12.B【解析】【10题详解】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发生在7月份,是受到锋面雨带推移(年际变化大)的影响形成的,A选项正确。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难以形成降水,也不能形成洪水,C、D选项错误。洪水形成的长江上游段距离海洋较远,台风难以影响到,B选项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河水颜色差异明显,干流由于洪水流量大,挟沙能力强,故颜色发浑(黄),支流因含沙量小而较清澈,故C项正确。河水深度、微生物数量和拍摄角度虽然都能够影响水面的颜色,但是与该题情境“洪水”关系较小,A、B、D项错误。由材料“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快速涨至50000立方米每秒”可得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泥沙含量高。故选C。【12题详解】 2号洪水通过时,干流水量巨大,顶托作用明显,支流水流下泄受阻,水位抬升,上下游落差减少,支流流速明显减慢,B选项正确。河床较狭窄会使河流流速变快,A选项错误。图中虽有两座桥梁,但桥洞宽大,对水流的阻挡作用不明显,C选项错误。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通过读图可得,支流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题目强调2号洪水通过时,该河段支流流速明显减缓,因此主要与洪峰到来有关,与地形关联可能性相对较小,故排除D项,故选B。【点睛】河流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思路自然原因:①气候一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如: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台风等)一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水系形态(如:流域广,支流多,干、支流汇合处,河水暴涨;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③地形一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菱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调蓄能力降低)。读图回答问题。13.出现图示海水温度情况时,我国南方地区()A.夏季降水增加B.地质灾害多发C.山火风险较大D.冻害频率减小14.甲地数值可能为()A.-0.8℃B.-0.5℃C.0.3℃D.0.5℃15.出现图示海水温度情况时,下列洋流势力减弱的是()A.秘鲁寒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D.索马里寒流【答案】13.C14.A15.D【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较平均值低,说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导致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偏短,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南方地区山火风险较大,C正确,A错误;降水较少,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B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会出现冷冬现象,南方地区冻害频率增大,D错误。所以选C。【1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与0℃等值线之间相隔两条等值线,图中等值距为0.3℃,则甲外侧的值可能为-0.6℃或0.6℃,若为-0.6℃,则甲的数值应小于-0.6℃、大于-0.9℃,A正确,B错误;若为0.6℃,则甲的数值应大于0.6℃、小于0.9℃,CD错误。所以选A。 【15题详解】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信风增强,太平洋海域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会增强,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都会增强,AB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北印度海区海水温度偏低,可推测气压偏高,导致西南季风减弱,索马里寒流减弱,D正确。所以选D。【点睛】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面积达6000多平方手米(左图)。海子山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石漂砾(砾石)和大约1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遗迹(古冰帽称古冰盖。冰盖,又称大陆冰用,是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的陆地面积),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据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超过500米的泳川。右图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2)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答案】(1)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当地雨雪较多;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2)古夷平面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提的外营力作用又叫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本题难度较大,也体现了对陌生材料的现场学习能力的考查。 【小问1详解】据材料可知,古冰帽即古冰盖,说明该地一是降水多,二是气温低。据图可知,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又会受到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当地雨雪较多;据材料可知,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即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因此形成厚厚的古冰帽。【小问2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地有许多冰蚀岩盆,说明有冰川的侵蚀作用;据图可知,该古夷平面附近有许多河流,说明也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而使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温带急流位于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上空,属于西风急流,急流与大气热量的传输有关,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环节,其位置经常变动,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图为北美部分区域某时刻温带急流分布简图。图中等高线示意100hPa气压在高空中的分布位置。(1)与夏季相比,指出北半球冬季温带急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温带急流对甲地天气造成的影响。【答案】(1)特点:位置偏南,风速偏大。原因: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高空气压梯度力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2)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促使近地面高压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天气系统自高纬向低纬地区移动,易导致甲地暴发寒潮。【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美部分区域某时刻温带急流分布简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温带急流的位置、特点、成因及其对近地面天气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的位置在40°—60°N间,与夏季相比,位置偏南,风速偏大。原因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整体向南移动,温带急流位置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造成高空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而使温带急流风速也偏大。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在图示区域中部,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驱动近地面高压系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下,易导致甲地暴发寒潮天气。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大量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空间。(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影响,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生存提供了冷水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的饵料。 【解析】【分析】本题以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渔场的形成条件、洋流对渔场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离岸流,使营养盐类丰富,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由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结合图示经纬网和洋流信息可知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鱼群聚集一般要求宽浅大陆架,该地区位于浅滩,因此该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了丰富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利于鱼类活动和生长。【小问2详解】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动力、水温适宜及饵料丰富。5—7月,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影响,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东北流动,为沙丁鱼的迁徙提供充足的动力,沙丁鱼可以顺流向目的地迁徙;沙丁鱼喜冷水,来自高纬度的冷水流会对沿海造成降温的作用,使流经海域水温适宜沙丁鱼的生存;该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使海水扰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的饵料。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下图)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西北是著名的阿拉山口风区,这里四季多大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艾比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棉基地,而随之生态环境也出现恶化,盐尘暴(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多发。(1)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强劲的地形因素。(2)分析艾比湖流域盐尘暴的形成过程。(3)近些年来,随着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的实施,盐尘暴得以缓解,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对此做出合理解释。(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示准确。)【答案】(1) 阿拉山口所处的谷地延伸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小;阿拉山口所处的谷地呈喇叭口状,地形的狭管效应显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2)艾比湖为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大;随着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裸露的湖滩水分蒸发,盐分富集在地表;艾比湖临近阿拉山口,风力强劲,盐尘扬起,形成盐尘暴。(3)保护区内生产生活用水减少,入湖水量增加,裸露湖滩面积变小;艾比湖及周边湿地面积变大,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湿度提高,盐尘来源减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增加,可降低风速。【解析】【分析】本题以艾比湖为背景材料设置三个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风力的原因、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该区域地形为西北一东南向的峡谷地形,与冬季风方向一致起到加速的作用;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一东南向的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加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小问2详解】盐尘暴可以从湖泊、气候、风力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艾比湖位于北疆沙漠西部边缘,气候干旱,引河水灌溉使得入湖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艾比湖为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大,湖面萎缩后,湖底裸露面积大,大量盐粒在湖床上结晶;艾比湖地处阿拉山口的下风向,盐尘容易被来自阿拉山口的大风扬起,形成盐尘暴。【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