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ID:83627024

大小:58.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5-01-03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安庆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含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卡[含第Ⅰ卷填涂卡和第Ⅱ卷答题框]两大部分。考试只能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做答。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及考号填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3.第Ⅰ卷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后。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做答,本试题卷上不得做答,否则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玉璧是我国古代传统礼器,呈扁平圆形,中间穿孔,在松花江、西辽河、黄河中下游和江淮流域等地都有发现。据此可知,中华文明()A.分布广泛B.源远流长C.多元一体D.独立发展2.史载晋国富商巨贾“以末富之,以本守之”,用经商所得财富“收田宅牛马”,土地买卖市场初具雏形。上述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私有土地已出现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D.分封制彻底崩溃3.两汉时期,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内附汉朝,汉政府以博大的胸怀、怀柔的策略,“优其礼遇,厚其赐予”,妥善安置内附部众。这一做法()A.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B.标志着夷夏之防的观念被摒弃C.利于缓和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4.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推行了包括说汉语、改汉姓在内一系列改革。6世纪前期,北魏因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恢复了胡将的胡姓,还赐汉将胡姓。这说明()A.北朝时期北方政局极为动荡B.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冲突并存C.西魏彻底推翻了改革的成果D.北魏凭借改革最终统一全国 5.中国古代官员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迁转流动”,表1为唐后期藩镇武将入朝为官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地区类型朝廷征召随帅来朝弃帅来朝藩帅推荐因入卫等留京顺地藩镇133115割据藩镇03630A.中央地方人才实现自由流动B.征召是武将选调的主要方式C.藩镇间相互牵制延续唐政权D.中央对地方仍有一定控制6.据学者考证,唐代公文格式如下图,这说明唐代()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素质B.行政程序繁琐效率低下C.三省各司其职相互牵制D.中央决策过程审慎严谨7.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宝相花纹,这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常用于装饰瓷器、织物、金银器等。它是综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莲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亚的葡萄和石榴等图案,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美感。材料说明唐朝()A.远超前代的工艺水平B.开放奢侈的社会风气 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D.范围广泛的物种交换8.北宋初期,政府严格禁止兵书的印制流传。神宗时期诏命国子监校订《孙子兵法》等七种古代兵书并编为《武经七书》,印制发放给军队学习。这种变化说明北宋()A.印刷技术的进步B.边疆形势的严峻C.文化教育的发展D.治国思想的转变9.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工艺的珍品,成熟于元代。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元青花瓷中花色偏灰黑色的是采用国产青料绘制,颜色蓝艳的是采用进口青料绘制。但近年来,经科技测定两种花色均用进口同类钴料,只是铁与钴元素的比值不同。由此可见()A.研究手段影响历史结论B.技术进步促进工艺发展C.历史事实可以因时而变D.生产材料制约产品质量10.北宋时期,占人口10%的地主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人口80%-90%的中、贫雇农仅占有20%-30%的土地。南宋时期,官僚地主和私人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更为惊人。这()A.缓解了人地之间矛盾B.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C.导致了土地制度变革D.阻碍了农业技术革新11.内阁制度在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形成,仁、宣二朝时阁臣品秩和政治地位较之前有大幅提高,权力日重。该制度()A.动摇了统治根基B.强化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君主专制D.禁锢了百姓思想12.清代商帮积极从事灾荒赈济,他们筹集资金资助流离失所的百姓,修建粮仓并运粮配合官府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形成了官商一体的灾荒赈济体系。商帮此举()A.彰显了社会责任感B.大大地提升了商人的地位C.传承地域民俗文化D.体现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13.《南京条约》中有关英商洋布进口税率比例应该是多少,是否依据市场供求变化及何时做出怎样调整,均没有明确的界定。这()A.拓展了英国在华活动的区域B.便利了西方对华的资本输出C.侵夺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D.违背了国际法平等互惠规则14.甲午战争后,张之洞对西学的认知由西艺逐渐扩展到整个西方政治文化范畴,甚至支持维新派建立的强学会并资助创办《时务报》。这种转变()A.加速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滋生了全面西化的风气C.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潮流15. 孙中山曾致电袁世凯强调中华民国首都设在南京,并派出专使团队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但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孙中山放弃了这一主张。这一变化源于()A.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B.革命阵营内部缺乏团结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D.袁世凯军事力量的强大16.五四运动之前,陈独秀猛烈批判封建婚姻制度,认为其结婚、成婚、不准离婚等规矩都不合情理,主张用西洋各国的婚姻家庭制度来变革中国的封建婚姻家庭旧制度。这种主张有利于()A.推动社会变革B.唤醒民族意识C.开启文学革命D.缓和阶级矛盾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第17题2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治之得失,学术之升降,疆域之分合,国势之隆替,代有不同,然统观历代,大抵自唐虞至秦而一变,自汉至五代而一变,宋元以来之风会,与上古划然不可复合,故兹编分为三大纪:自唐虞三代至六国并于秦,二千余年为上世史;自秦历汉晋至唐,一千余年为中世史;自五代历宋、辽、金、元至明,七百余年为近世史。——摘编自柳诒徵《历代史略》材料二雍正帝喻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及广,未有如我朝者。”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还是范围皆远胜以前历代。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实行内外合治。在王朝的统一管辖下对各地一体对待,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既有一致性,又在边疆地区推行因地制宜的治理政策,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概括清朝前中期经略边疆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文化不仅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而日臻博大,而且还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使之交相辉映,增添异彩;即使是对外域的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格的表现。——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也不是某个或某些历史人物主观选择的结果。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如果不具备客观的历史需要,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任何人都无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它制造出来。……辛亥革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摘编自欧阳军喜《无法告别的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材料二国外学界不乏人物认为辛亥革命为“非革命”或“假革命”。如美国华裔学者陈志让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场“假革命”,高慕柯说辛亥革命“犹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日本学者横山英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资产阶级因素的政治势力自上而下借以整顿原有封建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不具革命性质。……总之,这些学者要么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权变更,要么认为是汉族人发动的排满运动,反正所谓辛亥革命不是革命。——摘编自王小荣《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