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67977

大小:34.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5届春季末期高一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什么叫作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的星宿定的,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 ,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摘编自朱光潜《“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材料二: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刘海粟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摘编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学家和科学家费尽心力进行实验,寻找最美的颜色、形体、音调,其依据正是美本在物这一认识。B.朱光潜用有人喜欢温飞卿讨厌辛稼轩,有人却讨厌温飞卿喜欢辛稼轩这一现象,形象地指出了美本在物之说存在的问题。C.梁衡认为美在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艺术创造需要师法自然。这种认识符合美本在物的美学观点。D. 朱光潜文侧重阐述的是美产生的机理——心物结合,梁衡文侧重阐述的是美感获取的途径——观察与创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认为康德的主观判断、黑格尔和托尔斯泰从事物中得出普遍原理的美学观点不合适,依据的是艺术欣赏都是情感的而非理智的。B.在朱光潜看来,如果一个事物能给人美感体验,说明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已经融入了主观的个性化认知。C.梁衡认为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美的要素是师法自然得到的。D.朱光潜认为,美之中有人情也有物理,二者缺一不可;在梁衡看来,引发人的美感需由美形及美情及美理,三者相互依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观点的一项是()A.能称为“美”的就不“自然”,称为“自然”的就还没有成为“美”。B.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进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C.美是理念的内容通过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得以显现。D.物之所以美,是由于自我感情的移入。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请分别用两则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对下面诗句中“白菊”美感的形成进行阐释。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如同美人的拳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粟。(闻一多《忆菊》)(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何新成哭了,哭得十分悲切。每天晚间,当爸爸妈妈关起卧宝的门休息时,只有小花猫跟他在一起。有时半夜里听见外面发出奇怪的声音,或是听到有人在楼下大声吵架,何新成会感到孤单,害怕。每当这个时候,小花猫就会跳到床上,及时出现在他面前,用嘴巴或尾巴碰碰他的脸,坚定地跟他站在一起,给他以安慰。小花猫仿佛在对他说:有我陪伴你,你什么都不要怕,好好睡吧。每天早上,当何新成醒来时,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枕边的也是小花猫。有时小花猫会用舌头舔舔他的耳朵,舔得他的耳朵痒酥酥的,小花猫仿佛在对他说:该起床了,当学生的不能睡懒觉。于是他就穿衣服起床,并顺便把小花猫抱一抱。而从今以后,何新成再也见不到他的小花猫了。 何新成之所以哭得如此伤心,还有一个原因,他从何赵庄的小学转到上的小学之后,班里有的同学嫌他是从农村来的,嫌他说话有老家的口音,嫌他土里土气,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土鳖。何新成在老家时看见过土鳖,在门后的绒土里,在院子里柴草垛下面,都看见过。土鳖的身体扁扁的,下面长着许多细腿,是一种很不讲卫生的虫子。同学们怎么能给他起这么一个难听的外号呢!这个外号很快就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一听土鳖,同学们就知道指的是他,相比之下,他的大名何新成好像不重要了。这样带有羞辱性的外号,使何新成在班里仿佛成了一个另类,不少同学都排斥他,不愿搭理他。回想起他在何赵庄小学,一连三年都是班里的三好学生,班里许多同学想巴结他都巴结不上,他是何等的骄做,地位是何等的优越!到了金泉矿小学,他成了被嘲弄、被欺负的对象,地位一落千丈,再也骄傲不起来。这样的处境,他还没有跟妈妈说过。土鳖的外号这么难听,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来,他怎么好意思跟妈妈说呢!何怀礼的愤怒是因为失掉了第二个孩子,猫偷吃肉松就成了引燃何怀礼愤怒的导火索,通过从楼上扔掉猫,他的愤怒才终于发泄出来。何新成的委屈先是在校园里受到了歧视和欺负,他的委屈还一直没有在家里表现出来。现在爸爸残忍地扔掉了他心爱的小花猫,使旧的委屈上增添了新的委屈,两个委屈加在一起,终于超出了他对委屈的忍受能力,他再也忍不住了。何新成哭着喊起了妈妈:妈妈,妈妈!小花猫在危难之时求救于他,他在痛苦时刻只能求救于妈妈。妈妈把新成抱住了,一手捂着他的头安慰他说:好了,别哭啦。王国慧意识到她这一辈子就这一个孩子了,不会再有第二个孩子了。她对新成心疼得也快要哭了。何怀礼却不允许何新成哭,他说:不许哭,你老子还没死呢,你哭什么哭?再哭老子揍你!何怀礼气哼哼地回到卧室里去了。何新成还在哭:妈妈,我不想让小花猫死。小花猫要是死了,我就没有好朋友了。小花猫不一定会死,猫会跳高,爪子会接地,能力可强呢。你没听人家说嘛,狗记千,猫记万,狗能记住一千里路,猫能记住一万里路,说不定,小花猫还会自己回老家呢!等咱啥时候回到老家一看,小花猫正在老家的家门口等着咱们呢!妈妈,我也想回老家,我不想在这儿上学了。想回老家可以,等到过年的时候,妈妈带你一块儿回去。不想在这儿上学可不行,因为你的户口转到了这里,就只能在这里上学。何新成想跟妈妈说,这里的同学看不起他,瞎给他起难听的外号,但他没有说。他已经有了自尊心,并开始学会了自己压抑自己。还有,何新成隐隐约约感觉到家里最近好像出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似乎与妈妈肚子里怀的小妹妹有关。妈妈没有跟他说小妹妹怎么样了,他也没有问。妈妈以前跟他说过,不该打听的事情不要打听。何新成不哭了,悲伤的情绪渐渐有所缓解。妈妈问他,你跟同学们都熟悉了吗,打成一片了吗?妈妈既然问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应该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实话实说、诉说心中委屈的机会,然而他把机会放弃了,他的回答是:打成了。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吗?快写完了。 作业一定要完成。接着写吧,写完作业抓紧时间睡觉。妈妈帮新成把折叠床撑开,把被褥铺好,才回到卧室去了。当晚何新成迟迟睡不着觉,按理说,睡不着觉是成年人才会出现的情况,因为人一大,责任就大,烦心事就多,会影响睡眠。而像何新成这么大的小孩子,正是吃凉不管酸的时候,正是瞌睡多和倒头便睡的时候,怎么会睡不着觉呢?原因不难理解。是他第一次遇到了生与死的问题,经历了离别的问题,心神的某个痛点受到了刺激。也许他以前在村里也看见过别人家死人,埋人,从老家往矿上迁移时,跟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婶子等,也算是一种离别。因为死的是别人家的人,跟他的心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他一点儿都不觉得痛苦。离别的虽说是他的亲人们,因为不是生死离别,他也没感到伤心。小花猫的猝然失去就不一样了,带给他的是撕裂般的痛感。小花猫虽然不是一个人,但他对小花猫比任何人都觉得亲密。包括生他养他的妈妈。比如说每天晚上妈妈都是关上卧室的门和爸爸睡在一起,只有小花猫形影不离地跟他一块儿待在客厅里。他和小花猫之间的联系是感情的联系,也是心与心之间的联系。如果说新成和小花猫之间有一根纽带的话,那就是情感和心灵的纽带。扯断这根纽带,难免使新成的情感和心灵都会带出血来。客厅里的灯熄灭了,黑暗像煤炭一样瞬间填满了屋子。何新成仿佛觉得小花猫就睡在他枕边,他不由得伸手往枕边摸了摸,枕边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节选自刘庆邦《家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痛失花猫让何新成悲切难耐,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内向孩子的悲悯善良和孤独寂寞。B.何新成对妈妈隐瞒了与同学关系的真相,这说明了他已经学会了压抑和欺骗自己。C.何新成有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失眠,是各种烦心事的叠加刺激了他心灵的痛点。D.何新成提出转回老家的愿望,妈妈没有明白他的意图,失去了走进他内心的机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画横线语句用“跳”“碰碰”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花猫在何新成孤单害怕时,带给他朋友般的安慰和温暖。B.小说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补充介绍何新成在老家见到的土鳖的样子,突出了这一侮辱性外号给他的自尊心带来的伤害。C.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叙述故事,以何新成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父母的生活,显得更真实,便于表现孩子复杂的内心世界。D.小说以平实老练的语言、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写出了一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引人深思。8.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作简要点评。 9.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对主人公心理的剖析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众人【宋】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犹吾身。【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他们所说的“是”与“非”,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B.颔联用典,众人赞誉王莽,流言诽谤周公,这都改变不了事实。暗示自己的处境,与尾句相呼应。C.颈联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因为他们不会颠倒轻重。只有圣人才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D.尾联回归现实,指出决定美恶的在于“吾身”。此处的“吾身”不是指别人,而是专指诗人自己。16.本诗“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犹吾身”与“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18.作者善于将常见的词翻出新意,请从文中加点的“构成”“诞生”两词中任选一词,加以分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具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曾经历过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从他记事起,生活就笼罩在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之中。在①的年代,沈忠芳断断续续才读完小学课程。沈忠芳认为,“如果我们也能拥有自己的飞机,一定要打得他们②。”于是,1953年高中毕业时?,看到报考目录有北京航空学院,沈忠芳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飞机设计专业。直到学校增设了火箭导弹专业,让一直围绕飞机制造作为目标的沈忠芳产生了投身导弹研发事业的想法。仅仅有厉害的飞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厉害的导弹才能真正保卫国家。沈忠芳三次担任导弹研发任务的总指挥。面对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敢于拍板做决定的人③。沈忠芳每次都能够在看清风险后,理智做出决定并将责任扛在自己肩头。“成功了是集体的,失败了我个人负责”。沈忠芳的“一肩挑”让团队成员们看到了责任与担当,有这样的领头羊,路又怎么会走歪呢?2009年国庆,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亮相阅兵式,观礼台上的沈忠芳热泪盈眶,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强大我们的民族。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波浪线的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