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_杨硕

“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_杨硕

ID:83236644

大小:152.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139****0482
“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_杨硕_第1页
“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_杨硕_第2页
“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_杨硕_第3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_杨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第36卷第2期总第336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6.No.2(Gen.No.336)2023年1月(下)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Jan.(lasthalf)2023“互联网+”双创大赛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1,211杨硕,刘勇,李萍(1.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1201;2.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013)[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培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阐述“互联网+”双创大赛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专多能综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3)02-0001-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01[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务念,弘扬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神,倾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新格局。近5年来,该赛事获得校级意见》,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全体、分奖项128项,获得高教主赛道省级奖项12项,参赛人数、参赛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作品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应当秉承(一)以赛促学提质量新的理念,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探寻科学有“互联网+”双创大赛,主题是创业,关键在创新,是构建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研究提“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平台。安徽外国语学院以“互联供借鉴参考。网+”双创大赛为载体,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实现项目一、“互联网+”双创大赛概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沉寂式学习,让大学生在项目训练、提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互高能力的过程中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学中做、做联网+”双创大赛),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各高校共同主办,自中学”。201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累计有1578万名大学生,377(二)以赛促教抓发展万个团队参赛。“互联网+”双创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互联网+”双创大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化高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设立高教主赛道、职教赛道、“青年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安徽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萌芽赛道4类赛道,参赛项目将互联外国语学院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注重“专创融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将参赛项目融入日常教学中,将创合,涵盖制造业、现代农业、社会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多个新创业元素植入专业课中,建立聚焦体验参与的学习共同体。方面,旨在为大学生筑就创新创业成才梦。“互联网+”双创(三)以赛促创搭平台大赛,是新时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应校企协同、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当前已成为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安徽外国语学院深化校、政、企三方合盖全国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影响最广泛的大学生双创赛事。作,打造协同育人新平台,力争让“第二课堂”成为大学生创二、“互联网+”双创大赛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革中的作用(四)以赛促建助成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所本科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安徽外国语学院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引领,通过组安徽外国语学院紧扣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抓手,积极贯念深入人心,既加快了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又推进了德智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建”的教育教学理体美劳“五育并举”,逐渐探索出一条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收稿日期:2022-8-25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jyxm0525)。作者简介:杨硕(1990—),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科教学、旅游管理研究。1

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36卷第2期总第336期业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路径。树人、双创教育、因材施教、协同育人、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经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济、社会责任教育为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社当前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势复杂严峻;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发展。着一些不足,需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推进整改。“互联网+”双创大赛,开出了一堂最大的创新创业大课,(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目前,在部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仅仅简单应用型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的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有所增加,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未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致使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教育对象从“小众”向“大众”转变,构分立现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难以匹配。此外,部分大学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表现在“为了获奖而比(二)加强专创深度融合,推进双创课程建设赛”的现象。安徽外国语学院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强化应用型人才(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有待深化实践能力,构建了“四能力、三结合、三平台、九模块”的应用新形势下,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已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型课程体系,以培养“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职育的重要性,开始推行相关创新创业课程。但在实际推广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四个核心能力为目标,注重“外语与中,因为缺少成熟的课程体系参考借鉴,许多课程建设停留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结合”,打在上传课程课件、教案层面,碎片化现象严重,存在第一课堂造“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个性化培养课程与第二课堂不能有效衔接的情况。平台”,建设“思政课程、双创课程、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和部分应用型高校在顶层设计上,缺少系统的规划和配套第二课堂”等九个课程模块。新课程体系注重专业课程内容的政策鼓励与保障措施,如工资待遇、外出访学、职称评聘及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实践教学福利政策未能明确说明。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占比较大,缺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5%,并专门开设了6学分“双乏必要的经验积累,提升实践能力的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创”必修课程。一是专任教师队伍中“双师型”人才较少,在教学过程、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应用型高校应学生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创新创业参赛作品缺乏竞争紧扣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力;二是校外兼职教师虽有企业背景,但在理论水平层面有学创新为先导,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有针对性的构建不同的所短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意识引导有待增强。创新创业课程。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可以将“挑战杯”创业大(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有待完善赛、“互联网+”双创大赛政策解读、评分标准、获奖项目分享多数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着培养具有社融入其中,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大赛,个性化地培养大学生会责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创新创业团队;以赛事促宣传,以项目立典型,加强实践教型应用型人才的期许。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搭建学,增加创新创业类线上自学课程,满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实践平台,打造“行走的课堂”,激发双创新活力。但在实际养需求,为今后参赛做好充分准备。推行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高校虽针对性地建(三)指导与激励并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造了竞赛实践基地等,但利用率不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安徽外国语学院在构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上主育指导存在照本宣科现象,实操性不强,执行力不高,实践效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积极组织专果不佳。任教师以“互联网+”为背景,将信息化教学与学科竞赛的具(五)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体成果结合在一起,进行移动教学大赛的申报、学科竞赛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活动,目前缺乏社会辅导;二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企事业单位中引进经验丰和政府在政策方面引导和大力支持。许多应用型高校促进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三是拓展培养途径,将中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政策和制度不全,缺乏统一的产学研合作青年教师“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纳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中,每教育工作的规划和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措施。年选拔6%左右的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累计不少于6四、“互联网+”双创大赛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个月的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四是加大“双师双能才培养路径选择型”教师的认定、管理及考核力度,并与选拔、评职挂钩,通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互联竞赛项目进行成果转化。网+”双创大赛视角,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以下五种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用型高校应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培养与引进并举,指导与激励并举,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一)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例,高校应组建多元化导师团队,根安徽外国语学院着力推进“三全育人”,注重培养一专多据对应赛道规则,从“思创融合、专创融合、学创融合、科创融能、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合、产教融合”五个方面综合考虑,注重参赛项目的落地。对人才培养方案上,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不同类别的双创项目分组指导,采用“1+1+1”模式,即“校内国家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立德导师+校外导师+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成员”模式进行精细打2

2第36卷第2期总第336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6.No.2(Gen.No.336)2023年1月(下)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Jan.(lasthalf)2023磨,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实现校内校外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相融合。“互联网+”双创大赛,是高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应用(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搭建竞赛实践平台型高校应强化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大赛牵引作用,将教科研安徽外国语学院于2017年5月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学成果、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成落地的创业项目。一方面,深化生团体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近3年举办了各种各类创新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业培训班,近3000人次参加了培训,约2800余人获得合肥市共同培养人才,推进协同育人,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人社局颁发的培训证书。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和质量。另一方面,建立长效参赛机制,创业牵引、就业驱驻项目49个,目前入驻项目12个,已成功孵化出企业2家。动,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团队项目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学校金融实验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口语考试实验室中心五、结语等实验室建设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此外,学校加强校企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现了素质教育作,联合打造创业实践基地,有益于增加学生直观体验;鼓励的内涵,对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申报教科研项目研究,引导学生积推进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极参与,拓展思维深度,提高协同创新能力。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双创大赛已驶入快应用型高校应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加大创新创业经车道,应用型高校应乘势而上,主动改革,全过程服务,推动费投入,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并行,多渠道搭建创新创业实创新创业教育趋向系统化、多元化、精准化、规范化。根据应践平台,营造大学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自由探索的浓厚氛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互联网围。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抓手,坚持“面上普及、点上培+”双创大赛为载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双创课程建设,育”,建立“双创项目+双创团队+双创基地”模式。同时,进一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竞赛实践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步完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加大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奖制,全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励,激发师生参赛热情。提升,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五)强化政策措施,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安徽外国语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出台参考文献:了若干产学研合作育人文件,积极推动协同育人。学校积极[1]邵德福.“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的构建推进校府、校际、校企、校所合作,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担任研究[J].中国商贸,2018(21):17-18.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聘请33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创新创[2]刘莉.创新创业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业兼职导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学校式改革[J].科技风,2021(22):42-43.连续开展8届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共邀请桔子酒店总裁、[3]王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上上学堂创始人等30多位企业家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创业经育的作用关系[J].公共世界,2020(6):111-112.历与经验,助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学校的建设与发展。[4]张鹏.基于实战型的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前与用人单位建有产学研合作基地15个、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8(10):40-41.96个,较为稳定的就业单位124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5]李君彦.基于“互联网+”创业大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代物流管理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能力培养初探[J].国际公关,2021(4):87-88.AnExplorationontheTrainingPathofCultivating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inAppliedUniversitiesunderthePerspectiveof“Internet+”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Competition———ACaseStudyofAnhu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1,211YANGShuo,LIUYong,LIPing(1.Anhu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efeiAnhui231201;2.HefeiPreschoolEducationCollege,HefeiAnhui230013,China)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trainingtalentswithinnovativequality,entrepreneurialconsciousnessandcreativeability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application-orientedcollegesanduniversities.TakingAnhu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asanexample,thispaperexpoundstheroleof“Internet+”entrepreneurshipcompetitioni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form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alenttraining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andexploresanewpath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alenttrainingwith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onespecialtyandmultiplefunctions.Keywords:Internet+;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ultivationoftalents(责任编辑:桂杉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