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守拙(zhuō)契(qiè)阔谈宴峥嵘激浊杨清B.炽热(zhì) 百舸(gě)争流 摒弃 舞谢歌台C.执拗(niù)对酒当(dāng)歌震颤訇然中开D.埋怨(mái)羽扇纶(guān)巾隐弊月明星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契阔谈宴”的“宴”应为“䜩”,“激浊杨清”的“杨”应为“扬”;B.“炽热”“炽”应读“chì”,“舞谢歌台”的“谢”应为“榭”;D.“埋怨”的“埋”应读“mán”,“隐弊”的“弊”应为“蔽”。故选C。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谁主沉浮(主宰)刻骨铭心(铭刻)摧眉折腰(破坏)B.峥嵘岁月(不平凡)义无反顾(回头)譬如朝露(比如)C.不知所措(放)枉用相存(探望)低眉信手(随手)D.心不在焉(这里)青青子衿(衣服的交领)乍暖还寒(忽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正确。主:主宰。句意:谁来主宰呢。铭:铭刻。句意:铭刻在心灵深处。摧:破坏。句意:低头弯腰。B.正确。峥嵘:不平凡。句意:不平凡的年月。顾:回头。句意: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退缩。譬:比如。句意:好比晨露转瞬即逝。C.有误。措:安置,处理。句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存:问候,思念。句意:屈驾来访。
1信:随意。句意:低着头随手。D.正确。焉:这里。句意:心思不在这里。衿:衣服的交领。句意: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乍暖还寒(忽然)形容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故选C。3.下列关于文学文体知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代以后的诗一般叫近体诗或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B.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仄要求,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C.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万户侯”指代大军阀、大官僚。D.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中“雁过也”的“雁”,是往昔在南方见到的,或许还是替丈夫给自己捎来过往书信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是虚写,寄寓词人的怀乡思人之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知识的识记能力。D.“是往昔在南方见到的……这里是虚写”分析错误,应是北方见到的大雁,同时,“雁过也”不是虚写,是实写。故选D。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īng)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最丙(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4.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A.倾(qīng)向捍卫B.惩(chěng)罚义气用事C.载(zài)道言志泱泱大国D.拈(niān)花一笑逻辑5.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雨打芭蕉叶带愁B.影入平羌江水流C.遥望洞庭山水翠D.雪拥蓝关马不前6.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热情更熟习B.激情更熟悉C.热情但熟悉D.激情但熟习7.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道家佛家B.儒家佛家道家C.道家佛家儒家D.佛家道家儒家【答案】4.B5.D6.B7.A【解析】【4题详解】B项应为“惩(chéng)罚”“意气用事”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复习建议1、博闻强识。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翻印了一部分资料——《常见的别字汇编》和《易混字的分辨》,供同学们平时强化识记。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5题详解】根据被贬谪的特定情境及联句的相关要求作判断。学生大多数都能背诵,回答起来应该很容易。
3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背诵和记忆,解题时要注意: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6题详解】热情:热烈的感情。激情:强烈激动的情感。更:更加。但:但是。熟悉: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7题详解】根据儒、道、佛不同的主张判断点睛:文学常识面广量大,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积累。积累可以采用分门别类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以考点为分类标准,如:(1)时代国别,可以借鉴古代史书体例中的编年体和国别体的方法,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来记忆。(2)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3)地位评价,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等。(4)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5)题材人物,如《范进中举》《孔乙己》等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形象。(6)作家作品,如苏轼的诗、词及文等。(7)字号称呼,如柳河东、杜拾遗、太史公等。8.根据诗词内容填写上下句。①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断绝。②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⑤有人认为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旷达之情,也有人认为这两句流露出词人的消极情绪。【答案】①.何时可掇②.忧从中来③.暧暧远人村④.鸡鸣桑树颠⑤.满地黄花堆积⑥.如今有谁堪摘⑦.霓为衣兮风为马⑧.虎鼓瑟兮鸾回车⑨.人生如梦⑩.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暧”“颠”“摘”“霓”“鸾”“尊”“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二、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盱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跻:登上B.蒙英主特达顾遇遇:对待、相待C.蓄意未果蓄意:存心;有意D.以刑部尚书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的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12.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直接原因有哪些?【答案】9.D10.C11.D
512.①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②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精”的对象“诗笔”,句子结构完整,“笔”后断开,排除AB;“数十百篇”作“所著歌诗”的后置定语,之间不可断开,“箴时之病”和“补政之缺”结构一致,各自独立,排除C。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蓄意”:蓄积在心中的想法。句意:自己蓄积在心中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再次遭到贬谪流放”错,原文“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意思是自求外放。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①“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②“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白居易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可归纳出,白居易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参考译文:
6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但性情轻薄,不朴实,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又从你这里得到它。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雪国耻。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指摘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儒学之外,尤其精通佛经,经常用不计得失顺从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全然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在湓城,白居易与凑、满、朗、晦四位禅师,常常结伴游玩吟咏,登高历险,尽享林间泉下幽深静谧之美。元稹在通州,二人互相做诗赠答,不因远隔数千里而中断来往。元和十四年三月,元稹和白居易在峡口相会,在夷陵停留三天。摆设酒宴吟诗,依依不忍告别。那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城,授司门员外郎。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当,黄河以北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白居易当初应试成绩优异,提拔入翰林,承蒙英明君主格外恩顾,很想竭力报效,如果身居要职,必定救助百姓。(白居易)藏在心中的愿望没有实现,平白无故被当权者排挤,在流放江湖四五年间,差点因南方瘴气死去。从此做官的兴致低落,不介意职位的升降,一心追求逍遥自在,以诗歌抒发情怀为乐事。会昌年间,白居易请求免除太子少傅职务,以刑部尚书身份辞官归家。与香山僧如满结成香火社,常常乘竹轿来去,著白衣,扶鸠杖,自称香山居士。13.白居易的《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感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该特色。琵琶行(唐)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答案】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如将琵琶曲比作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等,写出了音乐的不同特点,从而使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描写手法的能力。在描写音乐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中比作急雨,写出了音乐的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中比作私语,写出了音乐的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比作珠落玉盘,写出了音乐的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中比作花间鸟的名叫之声,写出了音乐的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中比作冰下水的流动声,写出了音乐的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比作银瓶破裂水浆迸出,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写出了音乐的激越雄壮、高亢激昂。“四弦一声如裂帛”中比作帛锦撕裂的声音,写出了音乐结尾时的凄厉。这些不同的比喻写出了琵琶曲的不同特点,从而使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早蝉白居易
7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但作者认为已是秋天。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闲居湓江的失意愁苦之情。15.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但作者认为已是秋天”错误,根据“秋思先秋生”可知,作者没有认为已是秋天。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需要考生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进行解答。“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蝉鸣”给人凄凉哀愁之感,写出作者听到蝉鸣的声音,就联想到自己;“一催衰鬓色”,年华已逝,听到蝉声更觉感伤,鬓角已经斑白,蝉声催人老。结合“再动故园情”分析,“故园情”,“故园”就是故乡,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写出作者以前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现在却是在湓城僻处听蝉,通过强烈的对比,写出了内心的愁闷和失意。尾句“云树绕湓城”,营造出了白云覆盖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氛围,借景抒情,表现的是诗人被贬江州闲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16.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你还在我身旁戴畅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8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答案】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注意细节,比如字数限制等。本题要求说明《你还在我身旁》这首诗的获奖理由。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内容、艺术手法、诗歌的书写布局等角度分析。“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到“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内心的渴望;“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精心选择日常生活中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的感情,亲切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单独成行,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诗句的摆放来看,错落有致,形成视觉美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9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7.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18.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19.(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10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答案】17.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18.(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2)杜甫的苦寒人生;(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或矛盾冲突)。19.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个人不幸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0.B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这里的“文化”是个关键字眼。全文都是在说草堂的文化意义,第3段中已用三个整句概括出来。“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是说杜甫在这里曾写下很多辉煌诗篇;“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是高度评价这些诗的意义;“历史的观象台”是要表达作者通过杜甫来探索“文章”和“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赞美杜甫创作的“诗史”价值。这些都是文化层面上的内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答案范围在第4段。“从开元到天宝,……这些是不必说的”为一个方面,讲杜诗的价值,“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是第二方面,暗示杜甫的悲剧人生。“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是第三方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讲透过杜甫的人生所揭示的深层意蕴。【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的能力。综观全文,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景,第二段点明文章主旨没有使用对比外,其余段落均有对比。
11此题答案的第一、二个要点:“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分别包含在第三段“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两句中。分析“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一句不难看出,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里包含对比,那就是“成了”。“成了”即“变成了”,这是很明显的对比。“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一句诗的意思是杜甫将来能名传千古,但那是死后的事了,无补于他生前的寂寞凄凉。这处对比也不难找到。第四段中“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一句,“悖反”一词告诉我们这里又是一处对比,即答案的第三个要点:“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找第五段的对比可抓住这几个关键句,“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一方面是非比寻常的用世之心,一方面是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这处对比是本题的第四个要点: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结合第五、六段“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可得出“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在第六段“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一句中。杜甫自己是至极的“苦寒”,对别人却是至极的“忧患仁慈”。一个“而”字明示了这种前后的转折。至此,文中所有的对比就都被筛选出来了。第二问,6个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都是为了突出“文章憎命达”的内涵。解答此题要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起来思考,不能就手法谈手法。再联系一下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得出文章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错误,文章的确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但是,这不是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层层对比来表达的。C.“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错。文章列举了杜甫的许多著名诗篇,只是为了说明社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文章”和“命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这些诗篇的历史意义展开探讨。E.说体现了“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则不准确。恰恰相反,“深潭照物”应该是指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手法。故选BD。四、作文21.大作文。北岛认为“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那么,你认为“青春的姿态”是什么呢?请以“青春的姿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注重细节,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12【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命题式作文题。材料中举出了青春的“眺望”姿态,即是说青春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充满希望和力量,志向高远,目标宏阔,敢于造梦、追梦。此外,青春还有很多特质、很多闪光点值得挖掘,青春可以呈现出各种形式的正向姿态。青春是阳光积极、生机盎然的生命阶段,是拥有广阔前景、展望无限可能的人生状态。青春的姿态可以是不畏艰苦、敢于拼搏的奋斗不懈,可以是乐观开朗、迎难而上的活泼自信,可以是孜孜不倦、探索无穷的旺盛求知,也可以是扎根沃土、心无小我的无私奉献……无论选择哪种姿态,都必须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作时,先确立好行文的主题,再依照主题进行选材。例如,将奋斗作为索要叙写的青春姿态,可以选择一两件典型事例(如在学习中受挫后的奋力追赶、攻克难关,为克服自己的某个弱点而付出的艰辛努力等),记叙事件的原由时要简明清晰,重点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具体行动以及达到目标后的体会、感悟,最后画龙点睛,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升华到社会、国家的层面。立意:1.用无畏无惧的姿态面对困难。2.用努力奋斗的姿态迎接挑战。3.用时不我待姿态砥砺人生。4.用无私奉献的姿态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