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71946
大小:2.62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3-15
《老年痴呆的中医预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年痴呆的中医预防老年性痴呆,又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我国现有9610万65岁以上的老人,有各类痴呆症患者约700万,AD约占老年痴呆的2/3,AD核心症状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AD的患病概率也会随之增大,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概率会增长一倍。老年痴呆的认知衰退是不可逆的,虽然目前医学界已发现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老年性痴呆仍不能治愈。老年性痴呆的病程大约为6~12年,但也可能不到6年,如已报道与
2、第14号染色体连锁的早发老年痴呆患者起病早,发展快;有锥体外系体征和行为症状者,认知下降明显加快。老年痴呆患者最后多死于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褥疮感染。由此可见,老年痴呆的预防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中医文献中无“老年痴呆”的一词,但有大量相关的内容散见在“呆证”、“痴证”、“善忘”等病症中。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固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固言善误”、“迷惑善忘”、“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视,懈怠安卧”等描述。王清任认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3、。”老年人由于脏腑机能活动的生理性衰退,体质常表现出脏腑机能减弱、阴阳失调、精气神渐衰、代谢减缓、气血郁滞等特点。中医认为的老年性痴呆成因不外乎虚、瘀、痰三个方面,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年老肾虚精亏,脑髓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不能上充于脑,标实多为气滞痰阻血瘀,病机责之五脏功能失调。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以虚实相夹,本虚标实为主,虚者有髓海不足,肝肾阴亏,脾肾不足;实者有心肝火盛,湿痰阻窍,瘀血内阻。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养生可增强体质,补益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力,防止疾病的发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4、各种调摄保养,一方面可增加正气,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延缓衰老。《内经》提出养生的基本原则为外以避邪、内以养正,养生大法涉及到四时环境、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劳逸房事、药物预防等多方面。从法于阴阳、调摄精神、劳逸适度、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药物预防等方面养生以增强正气、延缓衰老,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危险性,对于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增高的当前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法于阴阳1.1.1四时摄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5、《灵枢•本神篇》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1.1顺时摄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通过论述自然界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提出人类要顺从四时阴阳而养生。具体方法包括顺应四时变化来调节生活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等,使人体健神旺,减少疾病的发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1.1.2晨昏防护,保养阳气阳气具有气化温养功能,可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并助水谷精微的化生,
6、且推动精微运行输布以营养全身。神得阳气的温养,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筋得阳气的温养,肢体才能运动灵活。老人早晨一般起床较早,起床之时,阳气初生而未盛,就应当多活动,舒展筋骨,使机体阳气生发,气血流通。傍晚日落,阳气潜藏,卫外功能减弱,就应当减少活动,防寒保暖,保护阳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渐衰,尤要注意保养阳气,阳气充足,抗病能力强,气血旺盛,运行畅通,则神、筋得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肢体运动正常,反之阳气不足可致精神行为失常,日久可致老年性痴呆发生。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侵犯人体,可致机体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精气血津液的
7、生成不足及代谢失常、功能障碍。1.2避邪防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防暑”。邪气的防避,主要是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夏季防暑,秋季防燥,冬季防寒;注意工作及生活环境,避免废物、废气、噪音、粉尘、寒湿、湿热、外伤等损害人体。有研究表明头部创伤史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2调摄精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2.1恬淡虚无,保持乐观
8、情绪思想清净,内无杂念,心情舒畅,则精气神内守,精神状态好,即防止悲忧恐怒等情绪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又可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