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

ID:640773

大小:55.27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08-25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_第1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_第2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_第3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_第4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最新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学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2.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国:奴隶社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隋唐:科举制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古代希腊:古代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1.西欧中世纪:僧侣,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数,音乐,辩证法。2.古代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的特征:(17S--19S)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现当代教育的特点: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

3、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8.中国古代:孔子,《论语》,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重视教育作用;②“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应该接受教育;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记》:①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学记》提出了严密的导视和考试制度;③“时教必出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④教学相长;⑤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⑥“学不躐等”,循序渐进。9.西方三贤:苏格拉底,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夸美纽斯:萌芽标志《大教学论》,第一次突出班级授课制;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三中心: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教育既生活,教育既生长。4.凯洛夫:《教育学》。5.自然主义教育学代表:卢梭,菲斯泰洛奇。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5、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①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俩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A.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劳动能力B.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C.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D.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②人力资本理论。2.舒尔兹,人力资本理论。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5.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6.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①信息技

6、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9.学校文化的特性: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④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核心))1.学校文化的成因: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1.个人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

7、因:A.内法论:源于人的内在需要。孟子:内发论代表,弗洛伊德,格赛尔。B.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荀子:性恶论代表,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华生。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发展关键期(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