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364967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9-27
《寇晓辉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京市第四届“京研杯”教育教学成果征文关于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调查报告寇晓辉摘要: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学习的准备。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对数学课是否有预习的必要,存在着一些争议。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学习并没有预习的必要,认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时反而会影响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知识就不听教师讲授了。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学习随着年段的升高,知识难度的加大,思维水平的发展,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必要的预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于2008年2月对关于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进行了调查研究,特此作出报告。关键词:数学预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一、调查背景及基本情况(一)、调查背景数学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频频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而传统教学中的“预习” 环节竟在不知不觉中被许多教师所遗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再次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面对充满分歧,甚至是根本对立的预习观,我问自己:数学课究竟要不要让学生进行预习?对于这个问题,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我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还没有体验预习的快乐。本次有关预习的调查针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段的学习,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上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标准和层次,而且从我班学生的目前的思维水平和概括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我选择研究有关预习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这个有关预习的调查是在2009年2月,也是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放松,这样调查出的情况更接近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二)、调查目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讲的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教学新课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针对数学课前是否预习的争议,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取向于数学课前还是应当进行适当预习的观点,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更好地施展学生的才能,对于是否进行数学课前的预习这一观点,我进行了调查研究。(三)、调查方法调查分析法。我通过对自己任教的四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结论。此外,这份调查问卷的前面几个问题是借鉴了同行的研究,后面两道开放式的问题是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此次调查是小范围的,而且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调查,了解工作。(四)、调查对象朝阳区普通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总共23人。在被调查的23位学生中,包括了学习成绩优秀者占41%,成绩良好者占48%,学习成绩一般及有困难的学生占11%。共发放了23张调查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为100%。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预习态度预习中遇到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1、做个记号,等上课弄明白。2、条件允许,问家长或其他人。 3、经常打电话与同学讨论。4、无所谓,不懂就算了。分析: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没有一定的监控措施。完全要看学生的态度。其中选1的学生占10.04%,选2的学生占56.52%,同时选1和2的学生占12.06%同时选2和3的学生占18.15%,同时选1、2和3的学生占3.23%。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没有学生选择4这个选项。其中选择2这个选项的学生人数最多,这也说明学生在预习中产生问题,都想要能尽快地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所以请教家长或其他年长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很快地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1项,说明这部分学生预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而且对预习也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同时选择了若干项,说明他们对预习的态度非常认真,说明他们对预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一定的预设。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学习能力并不等同于学习态度。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能力决定了能不能做这件事,而态度则决定着能不能做好这件事。(二)、调查预习的目的、动机你觉得学习数学有预习的必要吗?1、有(54.87%) 1、没有(15.16%)2、有时有,有时没有(29.97%)你有预习数学的习惯吗?1、有时预习(39.13%)2、基本都能自觉预习(26.09%)3、很少预习(34.78%)分析:过半的学生从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得出学习数学还是有预习的必要。有一部分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出发选择了3,认为预习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是分不同内容的。有些数学内容是需要进行预习的,而有些内容是不需要或者说是不适合进行预习的。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2,认为数学学习是没有必要进行预习这项工作的。这部分学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探索立即理解,掌握并能初步应用知识,所以他们认为不需要进行预习的工作;还有一种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虽然认为预习很重要,但是他们缺少一定的方法知道和帮助,所以不知道怎样去预习,预习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而且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也有比较强的依赖性,所以他们也有可能认为预习没有必要。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必须课前作必要的预习铺路,课堂上才能较好的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形式。正因为有这三种对预习的目的和动机的不同认识,所以在具体预习行动上也出现了三种相应的行为表现。有时预习的学生将近占班级总调查人数的39.13%,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首先在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知道,否则这个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所以我在这张调查问卷上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三)、预习方法,策略在预习中你有哪些好方法?你觉得数学中哪些内容预习比较合适?分析:学生在预习中总结出的好方法:1、把预习知识多看几遍,重点看“例题”和“试一试”。看完之后自己操练,检验自己是否理解。2、把重点内容做上记号,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3、用实验的方法演示。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看、读这种方式,侧重在抽象的理解上。学生认为适合预习的内容有:1、涉及解决问题方面的。2、图形方面的。3、概念形成方面的。4、实践活动方面的。多数学生谈到了第2和第3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教材上呈现的方式形象直观材料的比重比较大一些,学生在预习中理解上可以容易一些。 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已养成预习习惯,并且较好地体现预习效能,预习时的方法有了改进。但学法指导方面,还需加强。少数同学预习具有盲目性。预习时,把做题当作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新课预习时,教师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及预习检查都是不可忽视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还是比较传统的,个体上还是比较孤立的。这也给我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在方法、策略和评价机制上要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而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是课题研究的突破点。调查中看到,数学课还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要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真正落实到实处。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需要一个和谐开放的空间。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三、调查结论综上所述,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能主动预习、深入预习的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强,反之,没有进行预习的学生不利于他们在课堂上迅速、高效地学习,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因此,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有意识地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任课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并作耐心、细致的指导,同时还要动员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及时的检测等。这个过程漫长且艰辛,惟有坚持不懈,才可见成效。 这次数学预习学习调查,看到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地认识课前预习并有意识的去预习,增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课题研究中尚有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真正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