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

ID:62215003

大小:69.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21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买电器》教学设计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的学生来自城市,对各种电器非常熟悉,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有和家长一起逛家电商场的经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口算他们已经能够正确计算,但是对算理的理解还比较欠缺。所以,这节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口算的方法。教学设计片段:(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最近搬了家。今天,他们全家要到商场买电器,咱们和淘气一块去,好吗?请看,商场里面有许多的电器。(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电扇的图片。)(二)猜价钱师:同学们,

2、每种电器的价钱是多少呢?请你猜一猜。1.洗衣机的价钱是1个整百数,它在400元和600元之间。(500元)2.电冰箱的价钱是由1个千和2个百组成的。(1200元)3.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8张100元的人民币。(800元)4.电风扇的价钱是1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是1,十位是6,个位是0。(160元)(教师说一个、学生猜一个,并把价钱写在对应图片的下面。)(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每种电器的价钱,而是用猜一猜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复习了数的认识的知识。)(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一共花多少钱?(500+800)师

3、:怎样计算500+800,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生:(1)800+200=1000,1000+300=1300;(2)500+500=1000,1000+300=1300;(3)用计数器拨出500,再加上800,就是1300。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生:1200+800。师:这个题目该如何计算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大家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生:(1)200+800=1000,1000+1000=2000;(2)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200,然后加上80

4、0,就是2000。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能够很快地算出得数。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评析整个过程先由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给枯燥的计算增添生活情趣,同时使学生对探讨活动产生亲切感。)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口算教学课。在以往的教材中,总是给出一些这样的题目,然后教给学生一个成人认为的最优方法,并要求学生都要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计算,形成了千人一法的状况。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听老师的、听家长的,不再自己思考的习惯。新课程针对这一点,指出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所以他们使用的方法就会出现不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是体现以学生为

5、主体的教学原则,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只是片面地追求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走向了另一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在交流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因此,我提问学生的时候,会问:“你有什么好方法?你是否认为别人的方法比你的更合理?有的话,请说出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两年的课改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是我所不能想到的。例如:(1)淘气一家带了2000元钱,想把这些电器全买下,钱够吗?(2)淘气家里买两台电视机,一个放在客厅,一个放在卧室,要用多少钱?(3)妈

6、妈带了2000元钱,能购买什么电器?(4)买冰箱的价钱比电视机和洗衣机价钱的总和少多少?(5)这里面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电器是什么?差多少钱?这节课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这节课让学生提问的时候,学生不停地提加法问题,我就引导:“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马上开始提出减法问题了。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淘气一家拿了2000元钱,把这些电器全买下,钱够吗?一个学生站起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500+1200+800+160=2660(元),这时候有的学

7、生就提出:一定不够,因为1200+800=2000(元)了。看来学生的估算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一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给了售货员500元,买一个电扇160元,还要找回多少钱?当时我就让学生用500-160=340(元)。下课后听课的老师提醒我,我们的人民币最大面值就是100,怎么可能买160元钱的东西付500元钱呢?的确这样,当时我疏忽了,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实际意义,以后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案例点评: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