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1702
大小:1.4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七节--温里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温里药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注意用法用量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树皮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各种阳虚证;寒凝痛证善入血分,有出血倾向及孕妇忌用。宜后下小茴香为伞形科草本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肝肾经寒凝痛证、胃肠气滞花椒川椒、蜀椒辛热归脾胃经温经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脾胃寒证、蛔虫腹痛、皮肤瘙痒为芸香科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高良姜为姜科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用于胃寒腹
2、痛、胃寒呕吐易水寒江雪敬奉易水寒江雪敬奉第五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主讲:廖涛已知:△ABC≌△DEF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因此,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接下来我们探索:给出两个条件时,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大家动手画: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3、30°,一条边为3厘米。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如图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
4、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和稳定。大家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四根木条钉成的形状的框架不能活动?(一)课本P140习题5.81、21.准备几根硬纸条(1)取出三根硬纸条钉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拉动其中两边,使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发生变化吗?(2)取出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拉动其中两边,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改变了吗?钉成一个五边形,又会怎么样?(3)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课后作业(一)课本P135习题5.73(二)伴我学数学P58练习八1~3(三
5、)1.预习内容P136~1382.预习提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活动与探究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6条钢管连接而成(如图所示),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能活动,你能找出几种方法?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两角所夹的边。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所夹的边为2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与同伴的一定全等吗?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如: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为60°和45°,一边长为3cm,情况会怎样呢?(1)如果60°角所对的边为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2)如果45°角所
6、对的边为3cm,那么按这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如图5-122,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由。2.巳知,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则:BD与CE相等吗?你能说明下面小亮思考过程的理由吗?△ABE≌△ACD→AD=AE→BD=CE。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如: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2.5cm、3.5cm.它们的夹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如
7、图,在△ABC和△DEF中,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其中一边对角。如:两条边分别为2.5cm、3.5cm.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所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全等吗?课后反思:本节教学主要围绕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展开,通过学生实践进而提出问题,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用“你能发现什么?你能想到什么?”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语句来激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对比、归纳,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理解和加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创新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衔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