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案例.doc

克与千克案例.doc

ID:61830774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2

克与千克案例.doc_第1页
克与千克案例.doc_第2页
克与千克案例.doc_第3页
克与千克案例.doc_第4页
克与千克案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念课中的无痕“建模”武师附小周琴[案例背景]“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恰好

2、学校正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课例研究,我就在这节课中进行了建模数学思想的尝试。片断一:课前调查,从实际生活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信息。调查内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初步了解日常生活常用的称。片断二:创设情境,从直观上建立数学模型1、请两位同学举起质量不同的两袋东西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两个小朋友的动作表情,说说发现了什么?生:举重物的学生很吃力……师:物体有轻重之分。要表示物体有多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克、千克、斤、公斤……师:生活中我们会用到斤和公斤,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3、。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克和千克的学习。)2、让学生介绍自己见过常用的秤有哪些。(出示相关的图片)片断三:操作实验,在猜想验证中建立数学模型活动1:认识“克”(1)师:出示三样物品(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生:用天平验证。①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②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过程。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2)掂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师:请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质量。(3)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

4、克?生:3颗黄豆大约重1克。生:一枚图钉大约重1克生:6颗瓜子大约重1克。(4)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请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以“克”作单位的物品,再安排小组内的同学交换着掂一掂,充分感知50克、100克、500克。(5)估计数学书的质量。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活动2:认识“千克”(1)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2)认识盘秤(出示盘秤)师:看看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生:千克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板书:千克(公斤)㎏演

5、示:将1千克的物品放入盘秤,指针指着“1”表示1千克。(3)称一称、掂一掂。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4)体验几千克的质量。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活动3: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掂一掂、比一比。请同学们将2分硬币与1千克的物品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比一比,说说你有什么感受?(2)猜一猜:多少个1克就是1千克?生:100个、1000个、10000个……(3)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这么多的猜测,到底谁的是对的呢?我们使用盘秤验证。小组合作利用所给物品研究。生汇报:一袋食盐重500克,两袋食盐的质量计算得到1000克,将两袋食盐放入盘秤称得的结果是

6、1千克,所以1000个1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4)读一读:引到学生一起读一读克和千克的进率。(5)口答:2千克等于多少克?8000克等于多少千克?(设计意图:教学分“认识克”、“认识千克”、“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紧紧围绕引导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切实的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效果。)教学反思:鉴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

7、现中体验,让“做数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在无痕之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体现如下几点:1、在生活情景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课前我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促使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在选择、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拓宽了学生学习、体验的空间,拉近了“克”、“千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课教学的建模奠定基础。2、在动手操作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