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39072
大小:85.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13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马说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说》教案开平四中梁健玲【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正确翻译并反复诵读课文。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含义及全文主旨。【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步骤】一.以《伯乐相马》故事导入。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
2、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二.了解文体、作者及写作背景。“说”:“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说,也可夹叙夹议。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写《马说》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再加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因此韩愈郁郁不得志。三.检查
3、预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借助语文书中注释,翻译课文。(围绕“探究千里马之死”这一主问题,一边感知课文一
4、边翻译。)文段一:1.作者认为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怎样翻译?2.没遇上伯乐,千里马最终命运如何?——(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注意:故、虽、于、骈死翻译)文段二:1.千里马是怎样死的呢?——可能是饿死的,依据是:食不饱,力不足。2.它的死是谁造成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注意:食的翻译)3.那千里马应该怎么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注意:食、或、尽的翻译)4.既然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那它算是什么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注意:且、等、安的翻
5、译)文段三:1.千里马也有可能被打死的,依据是?——策之不以其道。(注意:策、之、道的翻译)2.还有可能是抑郁而死的,依据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注意:之的翻译)五.探究课文。(小组讨论形式合作探究学习)1.请概括食马者的形象。无知、愚昧2.对食马者和千里马,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食马者讽刺、批判,对千里马同情、惋惜。3.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六.拓展延伸:写一写
6、:在韩愈他们那个时代,许多的人才,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无奈社会黑暗,没有遇上伯乐,多次被贬,结局凄惨。那在我们这个时代,假如你是千里马,但还没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做?教师寄语:业精于勤荒于嬉,愿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千里马。七.总结课文.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遭遇,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八.布置作业:《学习辅导》23课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