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10945
大小:88.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3
《《黑孩子罗伯特》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孩子罗伯特哈尔滨市156中学迟丽丽一、教材分析《黑孩子罗伯特》一文具有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有两方面重点:一方面赞颂了罗伯特善良、宽容、真诚的美德,另一方面呈现了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受到的创伤。文章的巧妙之处在于:一、罗伯特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作者也没有刻意去拔高,然而他善良、美好的心灵却令人为之动容。原因就在于作者生动、巧妙地运用多种描写手段真实地刻画人物,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二、全文没有提到过“种族歧视”的字眼,但我们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得十分真切。基于这两点,我设计了“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谈谈你眼中的罗伯特“这一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
2、细致地、深入地,真正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罗伯特的美德及其受到的伤害。同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种族歧视”方面的资料,我也准备了“南非黑人生活”的一段纪录片,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热情活泼,愿意表达,敢于表达,但往往脱离文本,浮于表面。所以,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圈点勾画,回答问题有所遵循,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学生要感悟复杂的人物性格,必须对文章有细腻的了解。因此,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并让其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读:可以默读,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可以速读⋯⋯3、本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丰满复杂的,因此学生阅
3、读理解时容易出现个性化分歧,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研讨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教师应创设条件,让每个孩子都有读、说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面。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善良豁达的美好心灵,理解种族歧视对儿童心灵的伤害。让学生认识到种族平等的意义,从而珍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让学生学会做人。②让学生学习如何写人。难点:理解“种族歧视”对罗伯特的巨大伤害
4、3、教学方法品析质疑法4、学法指导①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合作、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解疑中提升自己,在课堂中呈现最真实的情感体验。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关注其个体差异,能够倾听不同声音,尊重不同层面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四、教学过程1、导语2、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多媒体出示导读题)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谈谈你眼中的罗伯特。3、深入品析①罗伯特捐款时的情景最感人,也最直接地体现他的美德,学生很可能先就这一部分谈感受。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动作描写,捕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三步
5、两步地冲到讲台前”,“全部掏出来”,体会.............罗伯特毫不犹豫捐款的无私;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对罗伯特的心理描写,如:“天哪,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绝不能死!”感受他真诚为丽莎担心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其宽容和善良。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罗伯特捐款的42元钱本打算做什么?”引出罗伯特对飞机模型的痴迷。引导学生抓住字里行间的信息,如:“梦见”.“每天放学都要转到那儿去看上一眼”。“吹着口哨上学去了”等等。.......③教师引导:“罗伯特如此无私地对待丽莎,丽莎平时又是如何对待罗伯特的呢?”④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罗伯特,你会把辛
6、苦积攒的钱全捐给丽莎吗?”⑤理解罗伯特的美德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罗伯特这么善良、纯真,丽莎为什么总是歧视他呢?”从而引出种族歧视的背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种族歧视给罗伯特心灵带来的伤害。同时引导同学补充有关种族歧视方面的资料。教师随后将“南非黑人生活”的一段纪录片呈现出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背景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申:“既然种族歧视如此严重,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白人和黑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呢?”,。⑥引发学生想象:“丽莎的父亲拥抱着罗伯特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体会丽莎父亲心灵受到的巨大震撼,进而让人们看到希望,理解到如果人人都能善良
7、、真诚、宽容的对待别人,真情必将战胜歧视,真情终将换来平等。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说明:①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完独特感受后,鼓励其个性化朗读。以加深其对文本的印象。②教师不会因为自己的设计思路而局限学生的思维,教师会就着学生的发言相机调整自己的思路,灵活引导,点拨,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信学生会提出更有价值更有创意的问题。有质疑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真实的课堂。4、教师结束语,总结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题[教学反思]越是开放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更充分的备学生,而且,教师的思维不一定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例如:我让学生换位思考:“
8、假如你是罗伯特,你会把辛苦积攒的钱全部捐给经常歧视你的丽莎吗?”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