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2900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5
《连黛消疽散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坏疽28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连黛消疽散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坏疽2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寻求糖尿病足坏疽的中西药有效外用治疗方法,以降低截肢率。方法:糖尿病坏疽者28例,坏疽总数36只,全部病例均为临床常规降糖疗法,加外用庆大霉素、AGSD等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停用庆大霉素、AGSD后改用自制连黛消疽散外治法。结果:15例痊愈,11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2.86%。结论:自拟方制成的连黛消疽散,经临床治疗28例糖尿病足坏疽,结果证实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减少了致残率,降低了死亡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药;外治法[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C
2、[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230-02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感染是该病的主要原因[2]。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的两大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密切相关。近年来糖尿病足溃疡和坏疽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手术的首要原因[3]。糖尿病人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下肢供血逐渐减少;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则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肢体极易受到损伤。肢体受损后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
3、后就会发展为足坏疽。糖尿病足,中医归之于“脱疽”。以往单纯中药或西药外治法治愈率不够理想,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运用合理的药物配伍,针对致病因素和致病菌选药,根据“散者散也去急病”的理论选择散剂的剂型,调配成“连黛消疽散”,对常规治疗(庆大霉素、AGSD)无效的28例患者进行治疗,经观察近期、远期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2型糖尿病。男17例,女11例;年龄(66.93±20.16)岁,最小64岁,最大89岁;糖尿病病史最短9年,最长35年,平均27.5年;肢端坏疽病程10〜23个月,平均1
4、5.8个月。1.2临床分型分级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28例中,湿性坏疽13例,干性坏疽7例,混合性坏疽8例。坏疽均在下肢,单侧22例,双侧6例。同时参照Wagner糖尿病足病变程度分级:II级15例,III级9例,IV级3例,V级1例。坏疽诱因:7例为足部皮肤外伤,2例为烫伤,其余无明显诱因。1.3合并症22例患者有一种以上合并症,合并高血压者7例,心脏病者3例,高脂血症者3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者6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者3例。1.4实验室检查28例患者空腹血糖均升高:>11.1mmol/L
5、者15例,>20.0mmol/L者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9X109/1致病者14例,其中9例己用过抗菌药物治疗,>10.01X109/L者14例,最高达26.0X109/L,中性粒细胞<0.7者12例,0.71〜0.80者8例。15例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高。21例作脓液细菌培养,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杆菌及一些非致病菌。1.5治疗方法1.5.1综合治疗内容包括:①控制感染。对于白细胞计数>10.0X109/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0.70,或局部感染严重者(11例),加用抗菌药物静滴,感染
6、控制后停用抗菌药物。②降低血糖,患者原用降糖药物继续使用,对坏疽面积大者(8例),加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用量根据血糖变化加减。1.5.2外治法内容包括:①常规外治法。以30%双氧水清洗创面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去双氧水,外用庆大霉素、AGSD粉,每日换药1次。②连黛消疽散换药。以30%双氧水清洗创面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去双氧水,外用自拟方配成连黛消疽散,每LI换药1次。③手术去腐。疮血大而深,腐肉粘着难以脱落者,及时清疮去腐,视患者全身情况,酌情多次分部修剪腐肉,以小出血或稍出血,无明显疼痛为度。1.6疗效标准参照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有关指标和脱疽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临床痊
7、愈:溃疡愈合,不影响肢体活动,恢复行走功能,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或稳定在7.8mmol/L以下;好转:溃疡缩小1/2以上,空腹血糖稳定在11.0mmol/L以下。无效:溃疡未愈,坏疽蔓延需截肢,或因其并发症死亡。2结果28例均系经常规外治法即庆大霉素、AGSD粉治疗无效后,改用连黛消疽散治疗:痊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3讨论糖尿病足坏疽的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这种微血管变化在人体负重部位较显著,尤其足部易发生坏疽。又由于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体液蛋白质渗出造成足部水肿,阻II:了白细胞进入组织间,降低了局部组织抗感染能力,而且一旦出
8、现感染,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