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

ID:58931609

大小:1.16 MB

页数:95页

时间:2020-09-28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脂类代谢MetabolismofLipids第一节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DistributingandFunctionofLipids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其共同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化学组成: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这些酯的有关物质。一、脂肪fat或称三脂肪酸甘油酯,简称三酰甘油(triglyceride),也可称为甘油三酯。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在细胞内主要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于胞浆中,占体重10%~20%,随胖瘦变动较大,又称“可变脂”。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及氧化供能。此外还有防止散热及保护脏器的作用。二、类

2、脂(lipoids)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分布于各种组织,神经组织较多。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占体重5%,含量变动少,又称固定脂。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脂肪酸的分类脂肪酸定义:无分支的具有偶数碳原子饱和或不饱和脂肪族羧酸。2-4C短链脂肪酸按C原子数6-10C中链脂肪酸12-26C长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按是否含双键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的命名习惯命名以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来源或性质命名。如:依据C原子数—-丁酸(4C)、辛酸(8C)依据来源-—花生四烯酸依据性质—-软脂酸系统命名标出脂肪

3、酸中碳原子数目及双键位置Δ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开始编码碳子顺序;ω或η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甲基碳开始编码碳原子顺序如软油酸,Δ9十六碳——烯酸,16:1Δ9     或ω7十六碳——烯酸,16:1ω7Δ1691ω1716希腊字母γβαCOOH脂酸的两种命名方法体内脂肪酸的来源机体自身合成如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物脂肪供给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食物摄取,称为营养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如:亚油酸(linoleicacid顺-9,12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linoleni

4、cacid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顺-5,8,11,14-廿碳四烯酸)等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故为必须脂肪酸。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和吸收DigestionandAbsorptionoflipids一、脂肪的消化消化部位:小肠婴儿胃内可以消化少量脂肪食物脂肪的消化主要靠消化道中的脂肪酶,特别是胰脂酶的作用脂肪酶(lipase)定义:把催化水解脂类的酶统称为脂肪酶类。胰腺分泌入十二指肠中消化脂类的酶有: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1.脂肪酶类的作用1)磷脂酶A2磷脂酶A2磷脂

5、+H2O溶血磷脂+脂肪酸2)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H2O胆固醇+脂肪酸3)胰脂酶胰脂酶胰脂酶甘油三酯1,2-甘油二酯2-甘油一酯H2O脂肪酸H2O脂肪酸胰脂酶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易水介1及3位上的酯键,主要产物为2-甘油一酯。4)辅脂酶分子量约为10kDa的小分子蛋白质,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辅脂酶的作用能完全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辅脂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随胰液分泌入十二指肠,进入肠腔后,辅脂酶原被胰蛋白酶从其N端切一个五肽而被激活。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

6、合的结构域,以氢键同胰脂酶结合,同时以疏水键同脂肪结合,使酶锚于微团的水油界面上,并可防止胰脂酶在水油界面的变性,因而能增加胰脂酶活性。胰酯酶水微团疏水键氢键辅酯酶解除抑制胆汁酸盐油脂肪-辅脂酶功能胆汁酸盐的作用胆汁酸盐是一种较强的乳化剂,能降低油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使疏水的脂质分散成乳化颗粒。脂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甘油一酯、溶血磷酯等消化产物都有较大的极性,能从乳胶体的脂相扩散到胆汁酸盐微团中去,并能形成更小的微团(micelle),有利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也有利于残余脂肪进一步水解。胆汁酸盐过多时,可包裹脂肪微粒而阻止胰脂

7、酶作用,抑制其活性。二脂肪的吸收短链、中链脂肪酸(<10C)的甘油三酯,容易被酶完全水解,故多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吸收,并且吸收后通过肝门脉入血循环。长链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吸收入肠粘膜后,在光面内质网转酰酶催化下,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此过程称为甘油一酯通路(monoglyceridepathway)。脂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等消化产物与胆汁酸盐共同形成更微细的混合微团(mixedmicelles)。这种微团体积很小,极性更大,可溶于水,能通过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稳定水层,使脂类消化产物进入黏膜细胞而被吸收。脂类的

8、吸收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CH2OHR2CO-O-CHCH2OHCH2OCOR1R2CO-O-CHCH2OHCH2OCOR1R2CO-O-CHCH2OCOR3甘油一酯转酰基酶CoA~SHRCO~SCoA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