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865023
大小:9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9-22
《四上第八单元备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过程教学建议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
3、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
4、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板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5、 ↙ ↖ 科技→发现和发明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学建议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2、 填空在我国的传说中,()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
6、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一)百万年来一层不变的生活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完成再进行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7、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真是()!(一)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样愿望的人和事。(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