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探究.doc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探究.doc

ID:58864505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2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探究.doc_第1页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探究.doc_第2页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探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探究姜堰市南苑学校夏国东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40506080S(KNO3)/g13.320.031.663.984.0110.0169.0问题:⑴利用这个表格,绘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⑵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90℃时KNO3的溶解度大约是多少?简述一下得到答案的过程。⑶①60℃时,将11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是硝酸钾的A溶液;②60℃时,将9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是硝酸钾的B溶液;③1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是硝酸钾的C溶液;④

2、0℃时,将1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是硝酸钾的D溶液;判断:在整个坐标系中寻找出能代表A、B、C、D四种溶液的点具体位置。(代表饱和溶液的点和代表不饱和溶液的点,分布有什么不同?)总结: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1)溶解度意义:可指对应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代表对应温度下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溶液状态意义继续完善以下表格。温度/℃0102040506080S(KNO3)/g13.320.031.663.984.0110.0169.0硝酸钾饱和溶液的W(保留一位小数)11.8%16.7%24.0

3、%39.0%45.7%52.4%62.8%问题:⑴计算不同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示:W=(S/100g+S)*100%)⑵以温度为横坐标,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纵坐标,在如下坐标系中绘制出一条平滑的曲线。Y⑶这条曲线上的点(M、N、Q)指的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曲线下方(P、Y)的点呢?⑷要实现如下六种情况的转化,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曲线中点的移动情况采取措施①平行于横坐标,向左移动(如P点→N点)降低温度,从60℃降至40℃②平行于横坐标,向左移动(如N点→P点)升高温度,从40℃升至60℃③垂直于横坐标,向上移动(如P点→M点

4、)保持温度为60℃,恒温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④垂直于横坐标,向下移动(如M点→P点)保持温度为60℃,加入溶剂⑤沿曲线向上移动(如Q点→N点)将温度从20℃升至40℃的同时,加入溶质⑥沿曲线向下移动(如N点→Q点)降低温度,从40℃降至20℃⑸实施如上的六种操作,溶液的下列相关量分别是如何变化的?点的移动采取措施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①P点→N点降低温度,从60℃降至40℃②N点→P点升高温度,从40℃升至60℃③P点→M点保持温度为60℃,恒温蒸发溶剂保持温度为60℃,加入溶质④M点→P点保持温度为60℃,加入溶剂⑤Q点→N点将温度从20℃升至40℃的同时,加入溶

5、质⑥N点→Q点降低温度,从40℃降至20℃⑹实施如上的六种操作,能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是什么操作?——第⑥项。⑺若要将60℃时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从P点变化至Q点,有什么方法?途径1:P→N→Q。具体操作是降低温度,从60℃降低至40℃,40℃降低至20℃。途径2:P→M→N→Q。具体操作是先保持60℃温度不变,恒温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再降低温度,从60℃降低至20℃。途径3:P→Y→Q。具体操作是先保持60℃温度不变,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再降低温度,从60℃降低至20℃。其他途径:……⑻若要将20℃时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从Q点变化至P点,又有什么方法呢?途径1:Q→N→P。

6、具体操作是将温度从20℃升高至40℃的同时,加入溶质;然后再升高温度,从40℃升高至60℃。途径2:Q→N→M→P。具体操作是温度从20℃升高至60℃的同时,加入溶质;然后再加入溶剂。途径3:Q→Y→P。具体操作是升高温度至60℃,然后再恒温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其他途径:……总结: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移动情况及采取措施。思考:⑴若要实现X、P两点所代表的溶液之间的转化,如下是4位同学采用的方法,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P→X:先向P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再降低温度。B.P→X:先将P降低温度,再加入适量的硝酸钾。C.X→P:先将X降温析出硝酸钾,过滤后再将滤液升高温度。D.X→

7、P:先将X升温,然后再加入溶质。⑵要X→P的转化,有哪些方法?要P→X的转化,有哪些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