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

ID:58298837

大小:398.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4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_第1页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_第2页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_第3页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_第4页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l4卷第5期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5月Vo1.14.№05JournalofYibinUniversityMay,2014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徐诗颖(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李怡于2009年提出关于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范式“民国机制”在民国文学研究里取得了方法论上的突破。由于形成时间短暂,它还需要经历诸多现实的考验。在命名方面,“民国机制”实际指的是民国文学机制,它所作用的对象依旧是中国现代文学,实质未能跳出“现代”意义的内涵。同时,研讨还包括“民国机制”划分边界的依据和时空影响。李怡把酝酿“民国机

2、制”的时间定在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依旧未能跳出以“国体和政体”作为文学史划分依据的桎梏。虽然中华民国曾作为一个政权符号存在,但“民国机制”并未能在当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李怡并没有对文学史观和价值评判标准作出一个完整的解析,所以学界对民国机制“能包容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这个命题仍需质疑并继续探索。关键词:“民国机制”;命名;定义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65(2014)05—0068—0521世纪以后,“民国”声音的出现给正深陷如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种元素,以及研究这些何为“文学史”格局进行新的开拓和建构等问题而元素

3、在如何相互结合和包容中形成影响我们语言焦虑的学术界注入了新的研究活力。其中,李怡提交流和精神互动的“格局”,仔细分析它是如何决出的“民国机制”是此类研究中最晚发出的一种声定和影响了我们的生存需求、愿望和兴趣音,却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个立体的然而,任何洞见必定要在遮蔽其他现象的基概念,建立在“民国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继承了础上才能有所显现,“民国机制”也不例外。当一“民国史视角”的“‘历史还原’还需刻不容缓”¨种理论或观念变得“日常化”的时候,它的“洞见”的观察问题角度,突破了“民国文学史”单纯用“时最终会变成文学史的“盲视”。_3此种叙述范式在间概念代

4、替意义概念”_2的历史叙述框架。命名和定义上还有一些值得思考和商榷的地方。据李怡对“民国机制”的定义和相关学者的理第一个引起省思的问题是“民国机制”的命解,笔者初步对“民国机制”所反映出来的属性概名。这里强调一下,“民国机制”实际指的是民国括如下:机制性、结构性、主体性、民国性、还原性。文学机制。L4从许多文章的称呼上面可以看到,每种属性都可以反映出“民国机制”的独特意义,“民国机制”一名已经形成共识。然而,问题就来但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共同作用于“民国机制”。了,“民国机制”跟“民国文学机制”是性质完全不这些属性让我们从具体的国家历史情态中重点挖同的概念。一开始,

5、李怡用的是“民国文学机制”掘历史文化的诸多细节,更真实地展现国家、社会、一名,这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从历收稿日期:2014一O1—16作者简介:徐诗颖(1988一),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5期徐诗颖: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69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周知,“现代”内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让人信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两篇论文里可以服的解析,特别从西方传人中国后,起止时间、作用证明,可是后来很多论文都把“文学”二字省略了。范围和实质意义等都受到不少

6、学者的质疑。回首这是否能说明作者在有意拔高概念本身所阐释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一度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中范围呢?然而,仅从概念阐释作用的对象和支撑其国现代革命史的翻版。这种强烈的意识形态色背后的力量来看,两者是不能处于等同地位的。先彩使中国的“现代”缺失了启蒙、平等、理性、自由以“民国机制”作分析。笔者把它拆成“民国”和等西方“现代”所包含的因素,仅仅单一以政治判“机制”两部分来理解。实际上,“民国机制”只可断作为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李怡对此还是很清以充当技术性的时间指称,偏向的是社会学和政楚的:“我们提出‘民国机制’最终还是为了解决现治学范畴的术语,探讨的是民国时期

7、诸种“结构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若干具体问题⋯⋯‘民国性”力量综合之于民国发展作用的考察。而“民国机制’才更能发挥‘方法论’的作用。”_5那么,从以文学机制”才是李怡真正要研究的叙述范式,探讨上的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由于民国机制背后的的是民国时期诸种“结构性”力量综合之于文学发价值立场还是暗含很强的“现代”意味,所以它并展作用的考察。李怡对此定义的研读更加着重于没有在文学史观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是在方法“文学机制”四个字。他所定义的“机制”是一种综论上有所改进而已。合性的文学表现形态,突出强调了社会文化与文第三个值得省思的问题是划分“民国机制”研学发展的诸种社会力量

8、的综合,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