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22342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4
《功率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3《功率》说课稿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3节《功率》。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课标、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
2、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量”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进行解题。(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
3、么是瞬时功率,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牵引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难点:1.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对比分析法,类比方法,分析讨论法等结合
4、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两幅画面,并进行对比.画面一:一台起重机在1分钟内把1吨重的货物匀速提到预定的高度.画面二:另一台起重机在30秒内把1吨货物体匀速提到相同的高度.思考:它们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二)进行新课一、功率情境设置1:现有甲、乙两人摘棉花,甲6天摘了500kg,乙8天摘了600kg,你打算怎样比较谁摘得快,并说出你的方法.情境设置2: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
5、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工作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衡量甲、乙两人的工作快慢.用比值来反映快慢,比值大的快,比值小的慢.在以上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1、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2、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二、功率与速度多媒体展示
6、问题: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为s,已知作用力F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求:(1)力F所做的功;(2)力F的功率.引导学生总结:功率的另一种求解公式P=Fv,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讨论:由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综合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据P=W/t求出的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据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总结:P=W/t 求平均功率P=Fv 可求瞬时速度(v是瞬时速度)P=Fv 可求平均速度(v是平均速度)三、实例探究1、关于功率的计算课件展
7、示:质量m=3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s,求:(1)力F在t=3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2)力F在t=3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引导学生:自主钻研——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共同总结2、关于机车的启动问题课件展示: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质量为5t,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g取10m/s2,问:①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②若汽车保持0.5m/s2
8、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钻研——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共同总结(三)、课堂总结、点评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根据黑板上总结。(四)、课后作业课后练习1、2、3六、板书设计各位评委,本节课我们是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导、议、展、练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