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94533
大小:7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6
《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微量输液泵持续静滴0.6mg奥曲肽+500ml5%葡萄糖注射液,滴速控制在50ug/h,12h/次;对照组予静滴0.6mg奥曲肽+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于1h输完,12h/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性指标及不同吋间的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症状好转、
2、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3d和7d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静滴方式相比,微量输液泵持续静滴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更佳,其具给药剂量和速度易控、有效维持血液浓度稳定、及早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等优点。【关键词】奥曲肽;给药方法;急性胰腺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6-0062-03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32急性胰腺炎(A
3、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但病情严重者存在胰腺出血、坏死,甚至引起机体其他器官功能发生病变的风险,加之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导致AP患者病死率较高[1]。奥曲肽是治疗AP的有效药物,但如何选择给药方法以增强疗效仍是临床研究热点。为此,本研究将96例应用奥曲肽治疗但给药方法不同的AP患者分为两组,并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标准[2]o按照不同
4、给药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3:25,年龄18〜65岁,平均(41.50±0.28)岁,致病原因包括17例饮食因素,15例胆源性,9例高脂血症,7例饮酒;对照组男女比例24:24,年龄19-67岁,平均(42.03±1.58)岁,致病原因包括16例饮食因素,14例胆源性,10例高脂血症,8例饮酒。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全部患者均禁食并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抑制胰酶活性、持续胃肠减压以及维持冇效血容量等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
5、以微量输液泵持续静滴0.6mg奥曲肽(北京白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309,规格0.2mg/ml)+500ml5%葡萄糖注射液,滴速控制在50ug/h,每12小时一次。对照组:静滴0.6mg奥曲肽(生产公司和药物规格均同于观察组)+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于1h输完,每12小时一次;两组均连用7do1.3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消失、B超或者CT检查胰腺弥漫性增大消失且密度恢复正常、同时连续两次复查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或者CT检查胰腺局部增大且密度分布不均、同时连
6、续两次复查血淀粉酶指标基本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B超或者CT检查胰腺弥漫性增大且局部有出血增加现象、同时连续两次复查血淀粉酶指标未恢复正常为无效,总有效二显效+有效[3]。统计两组患者症状好转、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以碘-淀粉比色法检验)和住院所需时间,以及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的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7、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临床总冇效均较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好转、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两组不同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3d、7d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3讨论恶心、呕吐、发热、急性上腹痛、血胰酶升高等均属于AP的临床表现,AP是由多种病因致使人体胰腺中的胰酶激活,并促使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消化、水肿、出血
8、或者坏死情况的炎症反应。临床研究指出:AP发病机制与梗阻、酒精、血管、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轻症AP患者多为胰腺水肿,病情具自限性特点,预后良好;重症AP患者胰腺则易出血、坏死,且常继发感染、休克、腹膜炎等,死亡率较高,因而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重症AP患者的病死几率具有积极意义[4]。此次研究主耍从临床疗效、相关性指标和患者不同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三个方面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