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

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

ID:57904448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_第1页
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_第2页
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_第3页
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鱼体内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I、鱼体内条件致病菌种类鱼类细菌性疾病是造成水产业严重损失的重要疾病,为此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这类细菌可长期潜伏在鱼体内并不引起疾病,但当环境突变或受污染、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迅速导致疾病发生或流行。据有关调查,正常角•体内条件致病菌经初步鉴定,它们归属于8个菌属,其屮气单胞菌属占59」%,不动杆菌占13.3%、黄杆菌占10.8%、肠球菌占1.2%、克雷伯氏菌占1.2%。它们在1定条件下引起色、鳖细菌性疾病的实例均有报道。而嗜水气单胞菌不仅是我国淡水主耍养殖鱼类

2、出血性败血病的主耍病原菌,同吋也是屮华鳖、牛蚌、3角帆蚌等水生经济动物的重要致病菌。以上引证足以说明:气单胞菌为正常鱼体内主要存在菌和条件致病菌,应予以足够重视。2、致病原因1、从微生态学角度讲,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是鱼、细菌和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常态下,3者处于动态平衡,单胞菌不呈致病作用。当生态环境突变(如水温升高、有机质浓度增加)或受到污染时,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处于“静态”的条件致病菌被“激活”,迅速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索等致病因子,此为致病之外因。2、在饲养池屮高密度饲养的各种鱼类,与在河湖海洋等口然水体屮生活的鱼类所承受的环境床力是不同的,前者所

3、受到的应激性刺激要显著地高于后者。正是由于养殖鱼类频繁地遭受各种应激因子的刺激,才导致了饲养鱼类免疫力下降,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此为致病之内因。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也病的暴发与流行,国内诸多报道也证实了这1点。3、发病特点及应注意问题从鱼类的感染类型来分析,单纯感染、原发性感染较少。正常鱼体内分离出多种条件致病菌且共生于同1鱼体,这1事实说明水体屮存在有利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共同条件,因此在致病过程屮往往起到协同作用,引起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化、严重化,故在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屮同样不可忽视。同吋,有关文献指岀:寄生虫寄生于体表或鲍上,而其

4、本身往往是带菌者,鱼体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细菌就会大量侵入体内,促使疾病眾发且较严重。故在鱼病防治屮要注意检查和杀灭寄生虫。4、控制对策近年来,由于水产动植物病害的日趋严重以及防病技术滞后,渔农为了挽回损失,或盲H用药,或加大用药浓度污染了水域环境,造成了水产动物的抗药性,降低了向产晶的晶质,这1切将会直接威胁人类的安全。在1993年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水产养殖病害会议上,与会甸名专家提出了“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问题,把病害的控制与环境的改善紧密联系起來。为此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和有关文献,提出如下控制对策。1・控制病原微牛物数量防止疾病发牛(I)利用无污染的水源水源

5、是病原传播扩散的第1途径。养殖用水应充足、无污染。各养殖池应有和对独立的进、排水管道。水要经过消毒、净化后进入养殖池使用。(2)做好养殖池的清塘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新池要经生石灰消毒后使用,老池则须清淤消毒,并尽量将清除淤泥运至远离养殖池处。(3)强化疾病监测对各种疾病的病原、病因、流行区域、危害程度等情况应加深了解,以便及进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杜绝病原的传播,同时在引种和换水时注意疾病的检测,防止病原扩散。(4)建立病原隔离制度鱼1旦发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病鱼应作消毒深埋或销毁处理。发病池的池水未经消毒不能排出,以免传染给其它池鱼。(5)做好

6、定期消毒防疫工作。2、优化和改良养殖环境奠定牛态防病基础(1)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养殖环境的1种优化管理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血且可以保持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与流行。(2)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细菌的大量繁殖&制水体屮细菌的繁殖。例如用多种光合细菌全池泼洒,光合细菌大量繁殖而成为水体屮的优势种群,从而抑制池屮致病菌的繁殖,大大减少发病机率。同吋可以利用同种生物之间及不同类型生物间的复杂生态关系,达到生态防病H的。<2>控制体内细菌的繁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帮助消化食

7、物、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可人为地将某些细菌群拌食投喂,使之在鱼肠道内安家落户并繁殖成为优势种,从而排斥致病菌繁殖,达到预防传染病H的。<3>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药物对防治病害有良好作用,但使用不当往往会污染环境,破坏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因此在鱼病防治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4>保持最佳生态环境水体是鱼类赖以牛存的环境,因此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是预防鱼病发生的基木前提。影响水体的因索很多,其屮主要的有水温、DO、pH值、COD、NH3-N.NO2-N、透明度等,因此要定期

8、对水质进行监测,及吋采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