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爱爱医资源-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中医2002年5月第24卷第5期 HebeiJTCM,May2002,Vol24,No.5345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段占全(河北省深泽县肝病专科门诊部 深泽 052560)【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水枯竭,水不涵木,劫灼肝阴。这样就形成一个肝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类型多样,治疗犯脾、脾及肾、肾劫肝的病理循环。慢性乙型肝炎难度大,康复慢,疗程长,且在治疗过程中,因受各发病时间越长,也就是携带病毒的时间越长,受损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仅的脏腑就
2、越多,治疗难度就越大,疗程就越长。慢就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浅谈如次。性乙型肝炎纵然千头万绪,复杂多变,在治疗过程1 突出中医特点辨证施治当中要掌握其基本规律,分段调理,标本兼顾,用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湿热疫毒范畴。医学界药应有先后。《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讨至今尚未能找到一种药物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临床实践中常收到能够快捷的杀灭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嗜肝病毒,当人体感染后,可牵涉多脏器受第一阶段:慢性乙型肝炎首先出现的是消化损,引起全身病变。1990年第六
3、届全国病毒性肝道症状,如厌食、纳呆、恶心、腹胀、便秘或便溏,故炎会议上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分型定为5个类调理脾胃、通腑利便应首当其冲。古人云“有胃:型,即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者生,无胃气者亡,胃气衰则元气难复。”启动脾两虚型、血瘀阻络型。但在临床上仍不能把所有胃增进饮食,才能供给人体足够的能量和热量,才的病例清清楚楚地归纳到五型当中去。有的两型能恢复气机,为下阶段用药创造条件。常用的药夹杂,有的两型并存,有的相互转化。由于患者的物有茯苓、焦白术、焦三仙、炒鸡内金、酒大黄、炒个体差异,机体反应状态和抗病能力
4、不同,同一种枳壳、炒莱菔子、砂仁等,湿重便溏者通利小便,常疾病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用的药物有车前草、车前子、猪苓、泽泻、金钱草临床症状。清代叶天士说“肝病最杂:,而治法最等;热重便秘者可用生白芍药、酒大黄、瓜蒌、六一难。”我们曾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散等。体征及检测(包括肝功能、B超、乙肝系列HBV2第二阶段:湿热疫毒的持续感染,病毒的复制DNA)进行对照,未能找到一例症状相同、检测数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毒邪不清则病据相等的病例。有的“大三阳”,有的“小三阳”,有不除,故清热利湿解毒乃
5、是治本大法。常用的药的肝脾大,有的ALT增高,有的蛋白(A/G)倒置。物有板蓝根、土茯苓、蒲公英、黄柏、贯众、半枝莲、市场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特药和进口药连翘等,但用量适度,不宜过量,不宜久用,过则伤比比皆是,但很难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正。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单纯用清热解毒药,不但身体素质及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只有按照效果不佳,甚至病情更会加剧,必须在脾胃功能明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化裁组方“客则除之”、,显好转的情况下方可应用。“虚则补之”、“逸则行之”、“热则寒之”、“寒则热第三阶段:肝气郁结、血瘀阻络
6、是慢性乙型肝之”的方法进行辨证治疗,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炎的一个病理过程,由于病毒的复制,抗原抗体免2 分段调理标本兼顾疫复合物沉积肝脏,使肝脏微循环受阻,形成肝脾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缘于大,常出现肝区胀痛,肝功能异常,故治疗慢性乙机体的正气不足。湿热疫毒隐于血分,肝失疏泄型肝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则血瘀,肝郁则横逆犯脾,脾常用药物有丹参、赤芍药、柴胡、郁金、当归、白芍运化失职,使消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无源。肾为药、三七、泽兰。肝为刚脏,活血化瘀应缓慢调理,先天之本,靠后天济养
7、,气血亏损,先天失济,则肾不可急于求成,新瘀应急散,久瘀应缓攻,用药宜©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346河北中医2002年5月第24卷第5期 HebeiJTCM,May2002,Vol24,No.5轻,不可重投,切忌用攻伐破血之品,如三棱、莪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传播方式及其预防都有了术、桃仁、红花等。临床资料证明,使用破血药会比较清楚的认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造成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还能引起肝内及消化道炎有了长足的发展,尤
8、其是通过现代药理研究,筛出血。选出提高调节免疫机能的中药,如人参、冬虫夏第四阶段:扶正固本,补正气,慢性乙型肝炎草、灵芝、甘草等扶助人体气血,提高免疫力是任的发展、转归与自身的免疫机能的密切关系。中何西药不可替代的;虎杖、山豆根、蒲公英、贯众、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源于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