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

ID:57786477

大小:10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8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_第1页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_第2页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_第3页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_第4页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学院项目化作业报告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项目名称:由偏误的来源进行偏误分析专业班级:12对外汉语学生姓名:郭小源徐莉石家莉焦焕发姜秦焱学号:20120610120、20120610135、20120610129、2012061012102、20120610122指导教师:刘顺芬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二日项目名称由偏误的来源进行偏误分析项目来源c教师命题c自拟题目组织形式c小组人数:5c个人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由命题者填写)本项目旨在引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所学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对比分析和我校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

2、分析或者中国学生外语学习偏误分析。本项目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语言学习偏误的意义,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二、项目实施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项目实施内容:由小组成员分别对偏误的来源中的五方面进行搜集整理:1)语际迁移2)语内迁移3)学习语境4)交际策略5)文化迁移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语料收集2)偏误认定3)偏误分类及描写4)偏误解释5)偏误评估92.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偏误分析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即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形成的与母语和目的语两者都不相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系统。偏误分析认为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这些偏误的来源归结为语际迁移

3、、语内迁移、学习语境、交际策略和文化迁移。(1).语际迁移,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母语(或第一语言)的负迁移会产生偏误,就外国人学汉语为例,主要指学生受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影响,把母语或第一语言的某些语法规则搬到汉语里。例如,学生在回答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时,由于受到英语的影响,时常把否定和肯定回答搞反。如:(1)“你不去逛街吗?”——“不,我不去。”(“是,我不去。”)。(2)“你没见她吗?”——“是,我见到她了。”(“不,我见到她了。”)。又如:(1)“我们的校园很大和很漂亮。”(又大又漂亮)。(2)“他汉语说得清楚和流利。”(又/既清楚又流利)。(3)“我们大家唱歌和跳舞。”

4、(又唱歌又跳舞)。这是把英语“and”的用法套用在汉语上而造成的偏误。另外,学生在使用“也”、“就”、“都”、“才”等副词时,也可能由于受到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干扰而用错位置。(2).语内迁移,也称语内干扰语内迁移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的语内部规则相互迁移。这种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主要是过度泛化,即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错误地或不完整地归纳和学习造成的结果。这种偏误很可能是由一个目的语规则对另一个目的语规则产生的影响而造成的。例如:(1)尽量不应该把两个人相比。(应该——要)(2)他们不要伤害走路的人。(要——愿意)这种混淆汉语助动词的句子并不是母语干扰造成的,而是由于

5、不能正确的区分目的语规则的细微差别造成的。又如:(1)“我比他很高。”9(2)“她的房间很干干净净的。”(3)“她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4)“老师说得很清清楚楚。”等这些句子的偏误是副词“很”的过度泛化造成的,应删去“很”。又如:(1)“我每天早晨一个小时锻炼。”(2)“他今年两次去了上海。”(3)“我们好几天在那儿玩。”这些句子为状语的过度泛化,句中的数量词组应放在动词后面作时量补语。再如:学生因为学过“陈述句+吗”的是非问句,在使用特指问句时,常常给特指问句也加上一个“吗”,说成“你什么时候去吗?”,“你怎么去的吗?”等。(3).学习环境的影响除了属于学生方面的因素外,外

6、部的学习环境也是可能产生偏误的原因之一。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指教师不够充分的讲解和引导、甚至是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编排不当或解释不严密,课堂训练或练习的偏差等。以汉语的离合词为例,离合词在词汇意义上相当于一个词,而且又能在外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如果教材对离合词的用法没有特别加以说明,而教师在课堂中又不适当地提醒,学生在使用这些词时就容易产生偏误。如把“见面”(tomeet)、“帮忙”(tohelp)、“结婚”(tomarry)、“睡觉”(tosleep)等跟其对应的外语词等同起来,结果出现“我想见面见面老师”、“你多帮忙我”,“玛丽结婚杰克”、“他睡觉得很晚”这样的说

7、法。又如,动态助词“了”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由于“了”表示完成,与英语的完成时态有某些相近的地方,但又不相同,学生常因此而用错,如说成“我去年来了中国。”,“他昨天去了机场接我。”等。其实,“了”虽表示完成,但受使用环境及说话人主观愿望的影响等因素,有时动作完成也不用“了”。如果教材及课堂教学对“了”表示动作完成的使用条件没作进一步的说明,学生便感到难于掌握。9另外,一些语法点、句型的偏误常常是由于课堂训练不当而引起的。比如有的老师脱离具体语境,让学生反复进行“把”字句和非“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