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

ID:56864713

大小:2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6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_第1页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_第2页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_第3页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_第4页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数概念教学设计1终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数的概念已经扩充到实数,也已清楚各种数集之间的包含关系等内容,但知识是零碎、分散的,对数的生成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缺乏整体认识与理性思考,知识体系还未形成。另一方面学生对方程解的问题会默认为在实数集中进行,缺乏严谨的思维习惯。一、教学目标1.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

2、示法及其几何意义。4.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虚数单位的引进的必要性及复数的有关概念.难点: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应用.三、教具多媒体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的数系扩充:NZQR思考:如何解决方程在实数集中无解的问题?(二)新知导学探究1复数的引入引导1:为了解决方程在实数集中无解的问题,我们设想我们引入一个新数,并规定:(1)-1;(2)实数可以与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实数与数相加记为:;实数与数相乘记为:;实数与实数和相乘的结果相加,结果记为:

3、;(3)实数与进行加法和乘法时,原有的加法、乘法运算律仍然成立.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引导2:复数的有关概念:(1)我们把形如的数叫做复数,其中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常用大写字母C表示。(2)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通常用小写字母z表示,即,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叫做复数的实部,叫做复数的虚部。例1请说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有没有纯虚数?引导:考虑复数的有关概念.对于复数,叫实部,叫虚部.探究2复数的分类:对于复数当且仅当时,复数表示:实

4、数;当且仅当时,复数表示:实数0;当时,复数叫做虚数;当时,复数叫做纯虚数;点拨:将新生知识合理分类不仅便于后续学习的应用,还可以培养我们分类划归解决问题的思想,也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规范性.例2实数分别取什么值时,复数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探究3复数集C和实数集R之间的关系:点拨:引入复数后,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写成复数形式,即每个实数也是一个复数,因此引入复数的过程相当于数系的再一次扩充,所以实数集R和复数集C的关系为RC.探究4两复数相等复数与相等的充要条件是.思考:(1)a+bi=1+a=b=1成立吗?为

5、什么?(2)复数相等的定义是求复数值,在复数集中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3+5i与4+3i不能比较大小.强调: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现有一个命题:“任何两个复数都不能比较大小”对吗?如果不对 应该怎样说?点拨:考虑到一个复数是由其实部和虚部共同决定,所以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为实部与实部相等,且虚部与虚部相等.例3已知,其中,,求与.引导:因为,所以由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可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可求出,的值.学生练习变式训练1:.已知复数与相等,且的实

6、部、虚部分别是方程的两根,试求:的值。(一)课堂小结:(学生完成)(四)作业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五、反思巩固练习、反馈不懂或是没有理解的知识自我检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若、为实数,则为虚数;()(2)若为实数,则必为纯虚数;()(3)若为实数,则一定不是虚数;()2.(2010四川),设i是虚数单位,计算()A-1B1C-iDi3.复数(2x2+5x+2)+(x2+x-2)i为虚数,则实数x满足()A.x=-B.x=-2或-C.x≠-2D.x≠1且x≠-24.已知集合M={1,2,(m2-3m-1)+(m2-5

7、m-6)i},集合P={-1,3}.M∩P={3},则实数m的值为()A.-1B.-1或4C.6D.6或-15.满足方程x2-2x-3+(9y2-6y+1)i=0的实数对(x,y)表示的点的个数是______.6.已知m∈R,复数z=+(m2+2m-3)i,当m为何值时,(1)z∈R;(2)z是虚数;(3)z是纯虚数;(4)z=+4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