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第十一章 古代的文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的文體駢體文(一)緣起及命名之由(1)魏晉時萌芽/南北朝時盛行/直到中唐古文運動時才開始被古文代替/所以唐代稱之為“時文”。(2)通篇多用四言或六言/所以從晚唐開始也叫四六或四六文。(3)通篇多用對仗(也叫駢偶)/所以從清代起叫駢體文。(二)特點(1)駢偶(對仗)(2)四六。(3)平仄。(4)藻飾——追求辭藻華麗。(5)用典——使用前人的言語或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使文章典雅,含蓄。(二)駢體文特點之(1)駢偶(對仗)①從詞類的角度看: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謂詞對謂詞/體詞對體詞。②從句法結構的角度看:謂詞性結構對謂詞性結構;體詞性結構對體詞性結構。(二)駢體文特點之(1)駢偶(對仗)
2、③從事類的角度看:對仗工整。天文對天文:夕景欲沈,曉霧將合地理對地理: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人事對人事: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於雲間。顏色對顏色:左右青靄,表裏紫霄。數目對數目:四美具,二難并。(二)駢體文特點之(2)四六A.四四
3、四四:滔滔何窮,漫漫安竭!B/六六
4、六六:①二—四—六
5、二—四—六:東顧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②三—三
6、三—三窺地門之絕景,望天際之孤雲(二)駢體文特點之(2)四六C.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D.四六四六—四六四六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E.六四六四—六四六四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
7、乏明時?(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唐代以後,駢體文講究平仄。①平仄古今不完全相同。②可以根據現代普通話讀音,結合漢字語音演變規律,標注古詩文平仄。(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①平仄古今不完全相同現代漢語普通話讀仄聲(調)的字,在中古基本也是仄聲(調)。現代漢語普通話讀平聲(調)的字,在中古大部分是平聲(調),一小部分是仄聲(調)字(源於部分入聲字)。因此,從普通話的平聲中推導中古音的平聲,需要排除那些來自入聲的字。(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普通話中是平聲而在中古是入聲的字,大部分可按照以下原則判別:①韻尾為-n或-ng的,肯定不是入聲字。②聲母是b/d/g/j/z/zh,且聲調為陽平的字
8、。如:拔/薄/雹/別/蹩/伯;答/達/得/德/笛/蝶/讀/毒/獨/奪/鐸;格/革/國;夾/吉/集/即/籍/及/急/截/劫/傑/捷/揭/節/結/局/橘/決/絕/覺/倔;雜/鑿/則/責/擇/賊/族/足;閘/折/哲/轍/直/職/執/軸/逐/燭/竹(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③韻母為üe的字,除了“瘸、靴”外,基本上都是入聲字。如:約、穴、缺。④音節為zhuo,chuo,shuo,ruo(聲母為捲舌聲母,韻母為uo)的字。如:捉、桌、戳、說。⑤音節為bie,pie,miedie,tie,nie,lie的字,如:憋、蹩、瞥、跌、貼、帖。⑥fa,za,ca,sa(聲母為輕唇音或舌尖前音,韻母為a)的字。
9、如:罰、伐、乏、發、擦、卅。如李白《朝發白帝城》,題目用“發”,第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卻用“辭”。“發”為入聲,“辭”為平聲,用“辭”符合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出現的要求。(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⑦通常,已知某個字為入聲字,則以它為聲旁的字為入聲字;反過來亦如此。如:已知“責”為入聲字,則“績、蹟”為入聲字。已知“白”為入聲字,則“拍、泊”為入聲字。已知“職”“拙”“答”為入聲字,則“識、織、積”“出”“合、盒、拾(十)”為入聲字。⑧聯繫本地方言。入聲字消失的方言地區,原為入聲字的字,讀音有時有規律。如:普通話讀55調值的字,如果煙臺方言中讀成214調值,則這樣的字往往是入聲字。如“一
10、、七、八、桌、黑、濕、叔、滴、吃、喝、說、割、刮”。(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⑨記住一些常見的字,如“揖、屋、哭、忽、鵠、斛、督、俗、禿、撲、鋪、伏、服、福、弗、佛、曲、屈、軀、趨、戌、激/檄、擊、屐、戚、漆、積、息、析、悉、夕、昔、膝、習、席、錫、襲、失、石、食、蝕、實、隻、汁、插、黑、合、喝、劈、逼、殺、舌、拆、沒”等。⑩多背誦押入聲韻的唐宋詩詞。柳宗元《江雪》“絕”“滅”“雪”押的就是入聲韻。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押入聲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
11、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通篇押入聲韻。(二)駢體文特點之(3)平仄再如,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