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doc

呼唤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doc

ID:5600645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呼唤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doc_第1页
呼唤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doc_第2页
呼唤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呼唤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唤生活化提高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探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所以,品德教学必须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怎样才能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联系学生生活,转化为教育素材。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

2、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如教《从一粒米说起》时,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粒米,学生把米集中放在组长的杯子里,各组长再把米集中放进老师准备的

3、杯子里。学生没想到,每人一粒米集中起来却有半杯子。接着,老师给大家出示几道数学题:“1人1天掉一粒饭,我们班50个人1天掉多少饭?我校2000个孩子呢?全国13亿人呢?假如1人1天吃200粒米,那13亿粒饭够多少人吃呢?”学生算出答案,老师用红色字体显示数字。学生的心灵从红字中受到震撼,因为他们从没注意过生活中掉饭粒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此的严重,从而懂得浪费就在我们身边,更要珍惜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通过这样的设计,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4、这一理念。二、挖掘生活化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例如,教学《走进残疾人》一课,由于学生中并没有盲童,因此学生对盲人的生活是非常陌生的。教师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教师请几个学生站在讲台边,

5、戴上眼罩,自己走回座位。其他学生不能出声,静静观察他们跟平常有什么不同?过了一分多钟,成功回到座位的只有一个学生。坐着的学生都为他们着急。老师随机采访一个不能回到座位的学生,“你刚才想到什么?”“周围黑洞洞的,有点害怕!不知怎么办,很想有人帮助我。”接着,老师让全班学生闭着眼睛听老师讲课,问:“你愿意闭一节课?一天?一星期?一年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真正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样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不是把残疾人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残疾人的生活,增

6、进对残疾人的关爱、尊重和帮助的情感。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生活体验。例如,在教学《粮食粒粒皆辛苦》一课上,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

7、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教师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塑胶条子,弯下腰,腿不能弯,右手把这些塑胶条子一行插六棵,插在软泥上,三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来看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四、开展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新教材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教学,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8、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教师应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有位老师在上《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她是这样展开的。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别开生面的运物接力赛,我们请出4个男生,2个女生,分成两组,男生运乒乓球,女生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