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51290
大小:18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8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游高梁桥记》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高梁桥记》导学案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字词,理解文意。 学生笔记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理解作者描绘景物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预见品读课文理解作者描绘景物作用,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读准下列加点字。羸马微泮飚风舛邸砾砾噫貂帽餬烟霾着重裘牛刀初试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委积道上谭锋甫畅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5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2、翻译下列句子⑴杨柳尚未抽条,冰未泮。(2)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3)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4)予
2、以问予,予不能解矣。品读课文问题探究1、你从作者的描写中看到了哪些景物?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描写这些景物的?造成他这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拓展延伸假如你是袁中道,出游高梁桥时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关于高梁桥: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
3、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5写作背景袁中道,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合作探究
4、探究活动(一)1、袁宏道与袁中道的两篇文章分别描绘了高梁桥怎样的景色?2、袁宏道与袁中道的两篇文章都写了高梁桥,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探究活动(二):1.同是阳春三月,两兄弟笔下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梁桥会大相径庭?探究活动(三)一、袁宏道文与《小石潭记》在对水的描写上有什么异同?5二.两文章在写景方面的技巧给你什么启示?展示提升达标测评一、阅读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谈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
5、,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著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1.
6、根据上文,完成填空出游概要:①天气状况:②活动:③两地的不同:3.试分别说明游客山人和作者在京师的原因。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自嘲?54.指出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而犹不能堪,乃急归。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予不能解矣。二、背诵《游高梁桥记》两篇文章的第二段。 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感悟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