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

ID:55871725

大小:1.0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6-11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例1(2012·高考山东卷)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1)求证:BD⊥平面AED;(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思路点拨►(1)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证明BD⊥AD;(2)以C点为原点,CA,CB,CF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所以∠ADC=∠BCD=120°.又CB=CD

2、,所以∠CDB=30°,因此∠ADB=90°,即AD⊥BD.又AE⊥BD,且AE∩AD=A,AE,AD⊂平面AED,所以BD⊥平面AED.变式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2,AB=1,BM⊥PD于点M.(1)求证:AM⊥PD;(2)求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PA⊥平面ABCD,AB⊂平面ABCD,∴PA⊥AB.∵AB⊥AD,AD∩PA=A,AD⊂平面PAD,PA⊂平面PAD,∴AB⊥平面PAD.∵PD⊂平面PAD,∴

3、AB⊥PD.∵BM⊥PD,AB∩BM=B,AB⊂平面ABM,BM⊂平面ABM,∴PD⊥平面ABM.∵AM⊂平面ABM,∴AM⊥PD.变式3(2012·淄博模拟)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上、下两个底面A1B1C1D1和ABCD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底面ABCD,AB=2A1B1=2DD1=2a.(1)求异面直线AB1与DD1所成角的余弦值;(2)已知F是AD的中点.求证:FB1⊥平面BCC1B1;(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CC1-B的余弦值.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

4、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的解”等,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热点三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例4(2012·高考福建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的中点.(1)求证:B1E⊥AD1;(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

5、)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规律方法】利用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1)平面法向量计算必须要准确.(2)若在线段上探索是否存在一点,设出该点坐标时要抓住三点共线可减少坐标未知量的个数.变式4已知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AA1⊥底面ABCD,AB⊥AD,BC∥AD,且AB=2,AD=4,BC=1,侧棱AA1=4.(1)若E为AA1上一点,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EB∥平面A1CD;(2)在(1)的条件下,求二面角E-BD-A的余弦值.[备选例题]1.(20

6、12·高考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1)证明PC⊥AD;(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3)设E为棱P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2.(2012·高考重庆卷)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4,AC=BC=3,D为AB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CC1和AB的距离;(2)若AB1⊥A1C,求二面角A1-C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如图所示,过D作D

7、D1∥AA1交A1B1于D1,在直三棱柱中,由(1)知DB,DC,DD1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射线DB、DC、DD1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名师讲坛精彩呈现例(本题满分14分)(2012·高考北京卷)如图1,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CD,如图2.(1)求证:A1C⊥平面BCDE;(2)若M是A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大小;(3

8、)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说明理由.【解】(1)证明:∵AC⊥BC,DE∥BC,∴DE⊥AC,∴DE⊥A1D,DE⊥CD.又A1D∩CD=D,∴DE⊥平面A1DC.又A1C⊂平面A1DC,∴DE⊥A1C.又∵A1C⊥CD,∴A1C⊥平面BCDE.4分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