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ID:557882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_第1页
《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_第2页
《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_第3页
《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整理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前天上了一节整理乘法口诀公开,感触颇多,整节也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简要分析如下:一、本节教学目标梳理这段时间所学1到9的乘法口诀,整理出乘法口诀表:发现乘法口诀表中蕴含的数学规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顺序美,简洁美。二、先看看我的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什么数学知识?乘法口诀,1到9的乘法口诀。(二)学生对口诀,游戏导入。这么多的乘法口诀,不容易记住,今天我们就像加法减法表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整理一下,看看这个乘法口诀表中蕴含着哪些规律?(三)独立思考,小组

2、交流收获,发现规律,组内交流,解决疑问。(四)展示交流,发现了哪些规律?(五)第二个表,旨在让学生发现表内乘法积的规律,对乘法口诀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渗透了大九九表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个表纯数学语言更简洁,更美观,更容易发现规律,学生发现了对角线上的数就是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对角线将这个表分成了两个大的直角三角形。学生也学会了观察表格的顺序,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去发现规律。上到这里就下了,本后面还有巩固练习等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放到第二节处理。三、反思与感悟通过这几天上和对一些教育

3、专著的研读,我感悟到:(一)我们的堂要给学生发现的机会。这节,针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结果,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发现乘法口诀表中蕴藏的数学规律,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良好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第二个表格,我还引导学生发现了,上三角和下三角中积排列的对称性规律,结合自然界中事物对称美的特征,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学习9的乘法口诀,有的孩子竟然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每个积的个位和十位相加等于9,从上往下看,个位上9876

4、4321递减,十位01234678递增,从9*2开始,将积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就是另外一道9的乘法算式的积(18,81;27,72;36,63;4,4)……非常有意思,这都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是我在备过程中没有预设到的。发现是创造性思维的泉。发现是创造的基石。在第二节上对练一练第三题,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绽放,五组气球,前四组每组七个,最后一组五个,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学生一、7+7+7+7+=33学生二、4*7+=33学生三、8*4+1=33学生四、7*-2=33学生五、6*4+9=33等。(二)对问题的处理。当我们在一节的

5、最后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的时候,这节不一定是一节成功的,真正的堂应该是带有启发性的,有的问题我们需要堂上处理,有的问题,如:与本节无关的但是又非常有数学趣味性的,与堂有关但是却需要查找资料或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留给学生下思考也未尝不可,在我看,这还是一好事,因为堂上的学习是被动的,带有盲从性,下孩子们的思考是积极的,自发的,是带求真意识,带有内驱力的自主思考,这样的思考,更易内化为学生真正的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启发孩子们,激发孩子们探究数学的热情,使孩子们感受数学的奇妙,不断的产生新想法,这比解

6、决问题更有意义。如这节上,关于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个?这个问题,我做了简单的引导,学生回答各不相同,我没有给出正确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意义不大,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的基本素养。有的同学一个一个数,有的凭感觉不假思索81个,有的1+2+3+4++6+7+8+9=4计算,有的1+9,2+8,3+7,4+6,凑十计算……等等,一旦学生养成这种探究的习惯,对问题思考的习惯,和他人交流的习惯,那么数学学习将焕发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便会在自我成就感中培养起数学学习的兴趣。(三)需改进之处,1、呈现乘法口诀表的过

7、程浪费时间,耽误了孩子们后面探索规律的时间。2、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教学语言吸引力不强,需注重教学语言的鼓励作用,需强加锻炼。3、教学时间把握不准,没有时间意识。堂整体时间把控不好,总是在一些问题上浪费很多时间,学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这是老毛病了,需改进。4、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太过贫乏,堂组织方式单一,亟待丰富。、整堂,只有一些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其他学生没有勇气,没有欲望,展示自己,我在教学中没有兼顾到这些学生,需思考应对之策。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们积极的展示自我,参与到堂中,我想这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教育智慧的问题。请各

8、位老师指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