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788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家庭历史与心理治疗: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庭历史与心理治疗: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我之所以为我《家庭历史与心理治疗: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 “家庭重塑是提供一个机会,让人用长大以后的认知能力与扩大了的事业,重新回顾儿时的成长过程与家庭历史,以形成更新的形象。”这是家庭重塑的定义。细细咀嚼其定义,我恍然明白,与其说家庭重塑是一种心理疗法,不如把它看成是对自我进行追根溯的一条有效之道。 时光突然倒转,恍惚间我看到了初中时代那个苦思冥想的自己:我是谁?我从何而?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等等有关自我意识的问题。还记得自己看哲学类书籍的沉迷劲,《苏菲的世界》
2、里那只魔法帽中的上帝的兔子,周国平《无用之学》的迷惑……只可惜渐增的学习压力逐渐将这些问题占据,青春年少时的自我探索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只要一闲下,这些问题仍似不请自的老朋友般跃上脑海,容你海阔天空地去遐想。在雅典德尔菲神庙的柱子上,太阳神阿波罗提醒人们时刻牢记“人,认识你自己!”是的,我想,无论是谁,究其一生都在进行着“我为什么是我”等类似的自我探索吧,只是有些人意愿强烈些,并用心对待,有些人故意避而不谈罢了。 看完家庭重塑理论篇,我似乎找到了“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的答案~ 历史会被传承,家庭也一代代地延
3、续。家是一个系统,个体则是系统中的一份子。系统如何运作,有何规则,其间的个体也会产生相应的运作,习得因应之道,像是绕圈运动,或步伐一致地追随,或千方百计地远离。 “一个孩子到他的家庭,终其一生最大的目标是得到爱,而影响其一生最大的恐惧就是‘失爱’。”一个初生的婴儿,没有任何能力去照顾自己,唯有紧紧依偎在亲人的怀里才能生存。但是,在不同的家庭里,孩子得到的爱的分量和方式是各不同的: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忧虑;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在嘲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胆怯。
4、 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追寻;在鼓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 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判断;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关怀。” 孩子就是凭借这种天生自然的直觉,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里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赢得爱与逃离“失爱”。某种互动方式在他的生命中反复出现、经常强化,久而久之,个体的行为就演变成了家庭中固定的角色;而这些互动的规则则影响他至深,成为他一生追随的生存法则。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的一套应对生存压力的方式,以帮助自己在不利的条下保护自己,并得到利益。“这些因应之道,可能早就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毫
5、不设防的情境下,渐渐地输入记忆中,像是设定好的程式,在某些感受相似的情境中,就会自动化地呈现出。” 这让我回想起一个个案咨询。初一学生小A,女生,喜欢网聊和网游。正值自我意识迅速觉醒的青春时期,她总抱怨妈妈太罗嗦,管束自己多,毫无自由可言。虽然非常不情愿,但大多时候她还是会屈服于妈妈。当我询问其原因时,她说:“如果不按她的要求做,她就不让我上网,也不给我零花钱。”也许自小A懂事以,就在无意识之中,一面压抑对妈妈的不满,一面又通过屈服赢得自己的利益。可以想见,长久下去,成年后的小A也许难免习得这样的生存法则:压抑
6、不满,屈服得利。而她所习得的因应之道也许就是指责别人,在面对压力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指责别人做得不好。 再如,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不缺乏爱,而是被溺爱。在他们的生存法则里,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怎样就可以怎样”。溺爱的家庭造就唯我独尊的孩子。但是,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是社会去适应个人,终究是要个人适应社会。因此,唯我独尊的生存法则会更容易在社会上受到挑战,更容易遭受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抱怨命运不公,让自己经受如此多的苦难,但是,仔细回想,这些挫折苦难又未尝不是成长过程中自我生存法则下的
7、必然? 所以,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不是生命的偶然,而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我们受家庭的影响深入脊髓,同时在与家人的互动过程中,习得了相应的生存法则和因应之道。真正地做一次家庭重塑之旅,在追根逐的家庭互动图中,“我是谁,我之所以为我”的问题想必都能迎刃而解。这是对过去及现在的我的探索。 当然,探索完“过去”和“现在”的我,心理治疗的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出“未”的我。但是,生命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难关,几十年的生存积淀又让我们很难再去改变自己。改变有可能吗?在家庭重塑大师萨提亚看,“改变面对压力的因应之道,并非要求
8、一个指责的人不要指责,讨好型的人与人针锋相对。人的改变就在于开放吸收新的行为模式,并且善用旧有的习惯,使自己更富有弹性,人生更有选择性。”当你对目前生活感到困顿的时候,就是改变自我的最好时机。这与人本主义的理念如出一辙,人首先要认识自我(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接纳自我(我就是现在的我),然后才是发展自我(我还可以是什么样的我)。 是的,松树永远是松树,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