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09160
大小:4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6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反思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尽管只有十篇(六篇精读,两篇略读,两篇课外阅读)且都是节选,但篇幅长,容量大,每篇课文约2万字。高中生在各科繁重的学业任务的挤压之下,往往没多少时间与精力来阅读。怎么办?如果用原来的讲课方式来上这样长的课文,简直是老虎吃天。放弃这木集阅读能力培养与人格教有于一体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怎样定位,怎样相机安排阅读,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进行教学突破,都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改换了一种方法
2、,收获很大,下面我谈谈我的做法和感受。第一,抓住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册课木所选传记作品都很长,而且患有不少外国作品,学生预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很煎熬,不愿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进行《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文教学时,我以《中国达人秀》为导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继而引导学生以人物访谈形式来解读文本,学生兴趣高涨,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把握的比较到位。而一开始这一部分教学时没有特别重视这一点,教学效果就没有这节课理想。(二)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学生
3、而言,学过的知识会慢慢遗忘,而能够展示自我的课堂往往难以忘记。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各种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日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结合课标,针对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学生愿意阅读文木,并不代表他们能完成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很突出,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并不好,如活动要求对文木提出一到两个和核心问题,事实上学生并不明白哪些信息最重要,筛选出来的信息不是多就是不够,整合的语言也不简洁。针对学生现状,结合课标和考纲要求,制定出教学日
4、标和学习的重难点。第三,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将课文内容拓展到生活中。(一)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约十名学生,选一名组长。每节课各组选派一名同学把本组的预习作业向全班展示,不重发,不轮空,每人都有机会上台发言。(二)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都有预习作业,共同的预习作业是对传主和作者的介绍,对写作背景的介绍,对这篇(部)传记的评价的介绍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就近了,就有了阅读的兴趣了。老师介绍就会显得很死板,很生硬;学生介绍就不同,为了不和别人重复,他会尽可能多的去收集信息,
5、他了解到的作者和传主的有关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不同的预习作业是根据每篇传记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阅读预习作业,其目的是指导学生研读文章。比如,《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杜甫》中“流亡”一节,设计的预习题是:梳理杜甫流亡的行踪及杜甫的思想情感;《忆往昔峥蝶岁月稠——毛泽东》设计的预习题是:毛泽东的求学经历给我们那些启示;《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设计的预习题是:文章最后一句话评价贝多芬是“用苦难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人,那么贝多芬的苦难是什么,他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呢?等等。(三)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
6、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杏,可以分成这样几种:(1)教师参与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以正确的引导;(2)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于重点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作业;(3)小组汇报式,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放手给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去检查,然后由每个学习
7、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课前或课上汇报)(4)考察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其中一课的知识点编排出考杏题,在数学学科活动中让学生分析解答,以考察学生的日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了解学情,方便以下教学。(四)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候我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占领讲台开讲了。比如:杜甫“流亡”一节的行踪梳理,有些学生就没有领会文章的结构,抓不住主线,没有把杜甫的行踪梳理出来。这时我领着学生逐段概括大意,找关键句,搞
8、清楚哪些是马杜甫的行踪的,哪些是写时代背景,最后我们理清楚了作者是把杜甫的行踪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来写的,还搞明白了给历史人物作传不能离开当时的时代环境,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传主的行为了。再比如“鲁迅”一课,萧红是很擅长抓取生活细节的,可是对有些细节学生不能理解。这时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这些细节正体现了鲁迅的平和。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