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

ID:55658449

大小:392.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3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_第1页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_第2页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_第3页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_第4页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戏剧艺术TheatreArts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论赵清阁戏剧《生死恋》《此恨绵绵》■胡斌内容摘要:赵清阁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坛十分活跃而被研究界长期忽视的女作家。为了缓解当时严重的“剧本荒”问题,赵清阁曾将法国雨果的《安日洛》和英国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改编成戏剧《生死恋》和《此恨绵绵》。在把握原著精神的基础之上,改编者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将两个异域爱情悲剧成功地“中国化”和“抗战化”了。《生死恋》和《此恨绵绵》既融入了作者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又符合相持阶段观众的接受心理,在当时的舞台上有较大的影

2、响,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关键词:赵清阁《生死恋》《此恨绵绵》抗战戏剧跨文化改编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943x(2o13)06—0040—05“抗战的八年间中国的文艺界决不是停滞的,当时清阁。赵清阁是在抗战文坛十分活跃而被研究界长期忽的文艺作家是非常活跃的。⋯⋯这些人中有老舍、巴金、视的女作家.近年来随着她与老舍之间一段隐秘材料的茅盾、郭沫若、田汉、沈从文、苏雪林、冯沅君、曹禺、赵清曝露.她的名字再次浮出水面。然而遗憾的是,少有人讨阁、洪深、凌叔华、袁昌英、臧克家、徐迟以及其他很多

3、作论她的文学创作。赵清阁一生颇为多产,能诗善文,其成家。”[1](p.4731948年,冰心在《抗战八年间的中国文艺界》就最大的当属戏剧,除改编《红楼梦》外,她的大部分剧中提到现代文学史经常遗漏的一个女作家,此人便是赵作均是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抗战戏剧。一、改编缘起:“剧本荒”与跨文化改编由于巨大的宣传功能。戏剧在抗战以后成为最重要作”。赵清阁的两部改编剧《生死恋》和《此恨绵绵》正的文学类型。艺术家们以话剧为武器,动员民众,宣传抗是在此时出现的。战,保卫国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在1941年《生死恋》源于

4、雨果的戏剧《安日洛》(旧译《项日左右产生了严重的“剧本荒”。洪深曾经对当时的“剧本乐》),不过从《安日洛》到《生死恋》,这一故事有着好几荒”作过这样的描述:“四年多来,由于抗战剧运的扩展个不同的版本。早在1910年,包天笑和徐卓呆即由日译和深入,抗战现实对于戏剧的要求是愈来愈高;在许多本转译成《牺牲》,此后曾朴直接由法文版翻译了此剧,地区,有舞台有工作者有观众。然而却很少有可以上演以《银瓶怨》为名(单行本改名《项日乐》)载于1914年的的剧本:这是一个时期间的颇为严重的剧本荒的情《小说月报》(第5卷第l至4

5、期)。1936年,应国立戏剧形。”[2](’很多剧作家遂将眼光瞄向国外.向异域文学校演出之需,张道藩以曾译本为底本.并参照法文原学借镜,就像当时报刊上的-N通讯所说“重庆已开始本,将其改译成一个中国故事,并将剧名定为《狄四娘》。发生剧本荒,各剧团不得不从事于世界名著的改编工该剧一经上演,即迅速走红,雨果的这部名著亦以《狄四抗战语境中的跨文化改编■2013/06娘》之名在中国广泛流传。“《狄四娘》在战前上演多次,的努力,五幕悲剧《此恨绵绵》终于写成,先刊载于1943每次观众中都有一个深受感动的我。”[2](战

6、前赵清阁年《文艺先锋》第2卷第5、6期合刊上,后由新中华文艺就打算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这个心愿直到1941年才社1944年出版。得以达成,但可惜的是,该作一直未能现诸银幕。电影版如果说在中国话剧诞生的初期.戏剧家们改译、改的《狄四娘》后来以《花影泪》为名,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初编外国戏剧,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借鉴戏剧艺术,促进中版于1943年。改编完电影剧本后,赵清阁又根据电影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那么,抗战时期再次出现改编外《花影泪》改编成话剧《生死恋》。《生死恋》初刊于1941国名著的高潮,更多的则是为了满足当时

7、剧本供不应求年的《文艺月刊》第11卷第6、7号,1942年由商务印书的舞台需要。在《生死恋》的后记中,赵清阁明确地指出:馆初版。用赵清阁自己的话说就是:“假如说改译《狄四“置今剧本荒之13,《生死恋》也可以说是适应需要而娘》是原译的《向日乐》底化身,电影的《狄四娘》是改译写。”赵清阁的《生死恋》《此恨绵绵》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狄四娘》底化身的话,那么,《生死恋》则应该说是电的成功,两剧演出后受到广泛赞誉。“商务翻印到第四版影的《狄四娘》底化身了。”[2](《此恨绵绵》取材于英国的《生死恋》五幕剧,各地上演共

8、达六十几次”,《此恨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旧译《咆绵绵》出书以后,内地各城市亦纷纷演出,仅赵清阁本人哮山庄》)。1942年,根据《呼啸山庄》改编的《情之所钟》亲自看过的即有两场.一次是重庆国立歌剧学校的演在重庆放映,赵清阁看过电影,又读了梁实秋翻译的小出,一次是重庆水泥公司的演出。说,觉得故事感人,便决定将其改编成话剧。经过半年多二、抗战情节:从“纯情主义”到“民族主义”赵清阁是民族观念特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