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l期试论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李定庆高校学报是以反映高校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具有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的先导的情况下高校学报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它担负着发现和培养大批高级科学文化人才的重任办好高。,校学报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报编辑任重而道远应当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学报这一重要阵地,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多做贡献。本文拟就学报编辑的
2、责任意识间题作些探讨。笔者认为,学报编辑应主要具有三方面:;;责任意识一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二是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意识三是为读者服务的责任意识。一、促进社会进步的资任意识,。学报同其他期刊一样是社会的产物因而具有社会性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既是一种编,,,。辑技术操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应当面向社会为社会进步服务学报具有理论教育的功,,,能担负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因此必须确立正确的办刊方针
3、具体落实三项任务一是宣传教育的任务、、要把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宣传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宣传改革开放当,,;做首要任务二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学报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积累科学文,;化成果的任务三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任务通过提供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学报编辑必须牢固树立对社会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作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项工作积极,。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对社会负责就
4、是在学报的办刊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社会负责就要按照新闻工作规律办事严格遵守宪法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政策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版权专利等规定对社会负责就要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间题作为主攻99,、、,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人才、、,,,,,多学科多成果多的优势精心策划精心选题精心组稿通过刊发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和传播科学发展的新动态新
5、信息促进产学研结合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的科学研究成,,,果不仅要理论宣传而且要努力探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实现科学技术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报编辑政治素质的具体体现是其他业务素。,质的基础学报编辑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贵任感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工作才能信守编辑职业道德严把质量关避免平庸假冒伪劣之作进入学报不致于浪费社会资源。二、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贵任意识,,最近国家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又
6、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这一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等目标和任务高校学报是本校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载体,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地,对促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学报编辑通过选择和加工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输送给社会以,,,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同时学报也通过刊载社会其它各界的学术文章给高校教师提供一,。
7、,个了解当前学术动态把握自己学术水准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学术理论的繁、。荣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学报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为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服务。高校是各种人,、,,,才聚集的地方有各种学科专业有众多的各类专门人才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设备这,、。、些决定了高校的多成果包括科学研究成果教学成果以及改革成果学报要及时反映刊发这些研究成果,特别是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这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信息基础学报在其中起到一个重要的“媒介”作用。高校科研成果的传播是和高校人
8、才的发现联系在一起的,而对正处在发展中的高校来说,培养和扶持学术新人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学报编辑在发现和培养高素质学术人才方面应该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各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都有一些“得天独厚”的地方性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