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韩国儿童习得韩语时的处所词和方位词辨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韩国儿童习得韩语时的处所词和方位词辨析 摘要:韩国儿童在习得韩语时,处所代词要比名词先习得,因为“这”,“那”具有指示功能,而且它常常与表示处所的名词对立关系的词一起习得。 关键词:韩国儿童;韩语;处所词;方位词 中图分类号:H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07-0074-02 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处所词语,它是抽象事物的指示代词,是习得时要比名词,动词比较先习得的词汇。方位词是指表示方向和相对位置关系名称的词。本文所要辨析的是表示处所的代词,如“这”,“那”和表示方位的
2、名词,如“上”,“下”。 韩国儿童在习得韩语时,处所代词要比名词先习得,因为“这”,“那”具有指示功能,而且它常常与表示处所的名词对立关系的词一起习得。如基本上是一起习得“前”,“后”,“里”,“外”。 有一个特点是“上”和“外”要比别的词先习得。因为“上”和“外”具有共通性。笔者认为,“上
3、下”、“左
4、右”、“里
5、外”这些概念是在感情知觉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立概念萌芽,如果儿童能习得这些词汇以及发话,那就表示儿童内在的对立结构的一般知觉范畴已经形成了。 韩国儿童习得处所词和方位词时,常会按照“前后概念”、“例外概
6、念”、“上下概念”、“侧面概念(左右)”依次习得。①权京安在1981年发表的看法中声明:儿童在各种概念词上如“前后词”,习得的年龄一般是3~5岁,其他词汇到6岁仍旧没有习得。还有一点就是“前”要比“后”、“上”要比“下”、“外”要比“里”先习得。笔者考察发现有的结果是和以前一致,但是有的却不一致的,如前后概念中的“后”比“前”先出现了。在实际情况中,各个儿童的年龄阶段不一样那么他们的了解程度也并不一样。以下几个例子,可以看看儿童习得处所的名词短语跟成人语言表达有什么区别。 (1)里:这里是在地里面。黑黑的是在地里面
7、。 上:上帝在上面。 前:我在车前边。 后:他在后边。 下:雪人的鼻子也在下边。 外:他在外边。 从以上例证得知,儿童已经认知到要把关于自身的“上
8、下”、“里
9、外”,“前
10、后”区分开来。并且儿童能把“里”和“外”之间的对立关系区分开来,也证明了此时儿童已经具有了明确的知觉认知。 (2)这里:在这里写你的名字。 那边:本来没有,但是妈妈从那边拿过来了。 哪里:奶奶去哪里了?看不见了。 旁边:旁边,旁边,看看刀就在旁边啊! 从(2)中可以得知,儿童已经会使用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这”,“这边”,儿童也
11、已经会使用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那”,“那边”。“哪里”在其中表示疑问处所。但可以得知的是,儿童对侧面表现没有“左
12、右”区分,都以“旁边”替代。 (3)这边:妈妈!我这边很疼。 那边:这个在那边拿过来了。 这一段年龄的儿童会把已经认识的处所概念当作距离认识表现出来了。儿童的时间概念也意识到了原型点就是近距离,“这里”、“这边”是意味着习得的最早起点,从而把“这里”、“哪里”当作起点扩大至“上
13、下
14、那
15、”等距离认识,足以证明儿童的词汇能力极大地丰富了。 如果在基本神经系统能积累二次,或者是三次心理的体验,这样就会
16、跟长期记忆化神经组织呈现同样的现象。再者,以讲话者为基准点,在儿童的视野权以语言投射明视性或明确的感知到从地域到时点的移动距离,就能看到从近距离时点到远距离时点实现的知觉活动时的动荡,而这种特异的认知活动从语言发芽期明显看到了“这”和“那”、“这边”和“那边”的对立。知觉属性的词汇表现与根据原型中心说扩大表现的现象能复合地说明知觉点与原型点有同样的出发点。以下栏目就能明确的表现那个特征。 (4) 上面的图(4),权京安在1982年的研究中证明:近距离知觉能先实现。但是与本文调查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5)
17、 本文研究的(5)表明,在近距离先实现知觉活动(处所词、方位词)与在远距离先实现知觉活动(方位词)明确区分来了。并且知觉点和原型点总是以二元性为结构化,实现距离认识由时间差异可以得出不同结果,由此可看儿童语言习得的结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