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158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至善、至德与至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至善、至德与至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对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议。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德福一致”思想的鼻祖,他用中道原则调和古希腊学者的看法,创立了幸福主义伦理学体系和道德规范。一方面,亚里士多德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幸福的基点是至善;另一方面,他从功能论出发,认为幸福的实现依靠至德活动,由此确定了幸福是一种为了其自身的完善与自足的现实活动。在这一幸福知识的建筑顶层,至善、至德与至福既是人的终极目的,对现实人活得好、做得好又具有异曲同工的价值。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至善;至德;至福 [中图分类号]B502,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2、-518X06-0019-05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西方传统幸福观研究” 汪立夏,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刘波,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助教。 “幸福”是西方伦理学的主题之一,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往往与主体感受密切相关,却丝毫不影响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重要目标与追求。从历史来看,西方传统幸福观肇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幸福”作为伦理学研究的宗旨和目的,把”德性”和“幸福”相结合,探讨如何实现幸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德福一致”的幸福观。值得重视的是,亚里士多德对“幸福”进行了层次区分,提出了“神的至福”与“人的幸福”,其中“
3、神的至福”是至善,是人不可达到却义不断向往的终极目标:“人的幸福”才是现实的、在世的,是灵魂中的善合乎德行的活动。虽然“人的幸福”是现实的追求,它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和个人努力,而且其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城邦善”:但是,“人的幸福”的实现需要“神的至福”的指导与关照,“至善”、“至德”与“至福”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幸福”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以至善与幸福为宗旨,这既和他的第一哲学有机关联,又关注现实的人,注重现实的城邦社会和人生,突出了人是目的,融合理性与经验,是洋溢着理性主义人文精神的人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既具有现实性、人本性,又具有
4、超越性,非常值得我们吸取其中的积极内容并付诸实践。 一、幸福的基点:至善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以“至善”作为基点,这是由其哲学体系决定的,在第一哲学要义本体论上,亚里士多德坚持目的善的形而上学,认为至善即实体,作为第二实体的善离不开作为第一实体的个别事物,因而幸福只能是“具体人”的幸福,否则它将失去价值。此外,亚氏综合前人观点,将“四因说”归纳为形式因与质料因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存在需要回答的两个重要问题是:人是什么?人希望过怎样的生活?这也成为他的伦理学理论的重要基础。由此可知,“幸福是最高善,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那么,人人皆知的“幸福”到底是什么?亚
5、里士多德不仅明确把幸福看作一种静止的状态,而且把幸福看作一种行动。他继承了前人关于幸福的理解,把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还进一步把幸福与善目的相联系,区分了幸福的不同层次。当然,这只是从性质与状态来理解幸福,把幸福看作一种静态的拥有物,但幸福的定义绝不仅限于此。因此,亚里士多德又从希腊人的另一共识把幸福看作实践活动:“幸福是过上一种相当好的生活并且做事得体。”亚氏将幸福提升为适度选择的德性活动是因为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品质中,就如整天躺着睡觉的人有了好品质也算不上幸福。同样,有了好品质但总陷入不幸的人,也没有人会将其视为幸福。幸福是为了自身的善目的,是个人从潜能到现实的努
6、力。除此之外,幸福还需要运气等外在的善缘。因此,幸福既是“至善”的表现,也是实现“至善”的活动。亚里士多德以“至善”作为“幸福”的基点,通过对“善型”的梳理,阐述“幸福”的层次与内容。 首先,既然“至善”是“幸福”的基点,那么,要明白“幸福”就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善目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首指出:“每种技艺和研究,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人类完成的每一件事都与某种目的息息相关,其中必然存在着完成事物的善,并且这些善不能等量齐观。就如射箭的靶子,它是弓箭的目标,靶心与靶子其他部分的价值是不同的,命中靶心才是这一事物高级的善,其他部分
7、只能是低级的善,连靶子都不能射中当然无善可言。大千世界,有多少事物就会有多少这样的善目标,但这些目标的终极目的或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至善”。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人的“善”分为自身善和具体善。正如医生的职责不是去研究抽象的健康概念,而是去医治一个人的具体病情,这是具体善的表现,并且是达到自身善的手段。同时,自身善又是目的善、终极善或普遍善,是事物善的本质原因。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种具体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欲求目的,达到了那个目标就是善。那有人就要问,如果将偷盗和抢劫等恶作为目标来追求,那么还能算是一种善吗?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自身善的前提是“善型知识”,一个不懂
8、得什么是真正善的人,不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