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40671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8
《注重“读”,让语文不再“夹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注重“朗读”,让语文不再“夹生”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马跃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本人越来越感觉到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越来越丢失语文学习中最简单而又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朗读”——不是指默读、速读,而是指大声的朗读——也就丢失了语文学习中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了。撇开高中以上层次的语文学习以速读、默读为主不说,单就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习的规律来说,朗读教学还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及重要的任务之一,朗读能力的培养也应是其重要的能力之一。而现状中的初中语文教学,课文的朗读已表现出被轻视、被边缘化的倾向,
2、从而导致了现在的语文(课文)教学成了“哑巴教学”,也导致了语文教学近乎趋于数理化教学的设问、例析、答题的“训练模式”了,失去了语文学科应有的“美感”“韵味”了,快煮成一锅“夹生饭”,所以语文在当前的教育中,成了“非马非驴”的怪物了。语文的教与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成篇的文章“作例子”,这就跟数学上的“例题”一样,在教与学之前,必须先“读通”再到“读懂”这个“题目”,才能去“求解”。所以,在课文的教学中,安排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是教学语文最基本的第一步。这其中又可根据文体的特点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不同
3、,分可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读”。一、了解文本的读。有些文章只是作为一个阅读材料来使用,其朗读并不作为训练的目标,或并不适合作为一种朗读的材料,这样的文章只是出于理解文本的需要而一般化的读读即可。而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事先安排课外的学生自己的“预读”外,课堂上还当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并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在全班进行“朗读”。因为课外没有监督的“预读”不排除不少学生的懈怠应付,这样在课堂上抽取学生出声的朗读,让同学们再听一遍,比自己一个人在家默读的效果要强得多,这同时也是对一些课外没能认真去预读的学生的一种“补救
4、措施”。即使一些文章较长,不便于课堂朗读,但也要在安排课堂“速读”的基础上进行“初读后交流”,这样,在师生的口头复述中达到对文本的大体内容的了解,这也可为下一步学习文本作好必要的准备。比如二、突出重点的读。篇幅短小的文章,基本上篇篇都应让学生朗读,而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便于在课堂上全文朗读的,但也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重点段落来朗读。当然,这种读往往是穿插于课文的赏析之中为好,读既是为了配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又可以达到对学生的朗读训练的目的,同时也可改变一下课堂环境,调节一下课堂教学的节奏。比如。
5、三、培养能力的读。朗读是享受语文魅力的重要途径,而能有感情地朗诵,则更能展现语文的美来,这当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有学科特点的手段,同时也是增强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一环。所以,在本人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结合一些课文,经常进行专门的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比如在《海燕》教学中,在第一课时中就专门是朗读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在速读粗识文字的基础上,找第一位同学当堂朗读。第一次读问题较多,除了文本不熟而导致的不流畅外,更主要的是情感没有体现,语气、语调把握不准,只是把“文字”读出来了,没能体现
6、“文章”的韵味来。我根据这位学生所读情况作了指导并简单示范。然后再找第二位同学朗读。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还是放不开,特别是班级的其他学生对该同学还不太自然的腔调的哄笑影响了效果。本人这次着重是对班级哄笑学生的不严肃,不配合,不能创设朗读情境的“训责”,并很动情地就这一语文素养培养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了一番议论。被我的一番“慷慨激昂”所“震慑”,教室里鸦雀无声了,适宜课堂朗诵的情境创设好了,便再找学生进行第三次的朗诵,效果一下子出来了。本人紧接着给予了鼓励与鼓动。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接着便有几位同
7、学主动举手要求朗读。当再进行第四次的朗读时,基本上达到了能登台表演的声情并茂朗诵的层次了,听起来就感觉到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了。同学们也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本人对四位同学阶梯式的朗读效果逐一点评,并给同学们以鼓励。最后,本人再一次对全文配乐朗诵结束,学生更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即使一篇美轮美奂的文章,不去朗读出来,也感受不到它的美来。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阅读训练的材料来进行“肢解”式的教学,那简直就是在为我们的语文自掘坟墓!不要总是抱怨“时间紧”“任务重”,也不要总自诩为“快节奏”“高效率”而省去所谓的
8、“耗时”“费力”的“朗读”,最后落得个枯燥、单调的阅读训练并没有多大收获,反而让教出来的学生“站起来手足无措”“说出来声如蚊子还结结巴巴”,真是煮成了一锅“夹生饭”,让听者顿生无奈,哀叹“素养匮乏”“素质低下”。而改变、纠正起来并不难,加强“朗读”是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