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学设计 (2).doc

《拾穗》教学设计 (2).doc

ID:5495375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5

《拾穗》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拾穗》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拾穗》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拾穗》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拾穗》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拾穗》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课件)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课件)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

2、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6.欣赏有关收获的古诗与名言(读语文天地的读背积累)(1)、自读古诗与谚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图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3)、同桌互读,尽量背会。四、堂清检测题:1、听写:麦田描绘妇女埋头苦干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麻利——()弥散——()遵循——()禁止——()贫穷——()逼真——()

3、第二课时一、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拾穗》一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介绍世界名画的说明文,它主要介绍的是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的主要内容,今天老师把这幅画带来了,请大家欣赏。(出示PPT《拾穗》画面)3.师: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幅画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远景、近景。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师:那么画面上的远景都有什么内容呢?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看图。师: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金色的麦垛,一篇丰收的景象,可是,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

4、走近油画,走进课文来看看。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1.课文的近景画了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2.那三位妇女,文章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直接描写的句子,用曲线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3.同学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所画的句子,然后班级进行汇报,并且朗读所画的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观察、描写、推想。4.看这三位妇女的描述,你觉得哪些词是重点词,用小三角符号画出,说说从这些词中尼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中年妇女:埋头苦干;老年妇女:直不起身;青年妇女:手脚麻利。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5.再次看图,你会联想到哪首古诗?(《

5、悯农》)师总结: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一颗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劳地劳动着,多么辛劳呀!这正是米勒想要通过画面想要对我们表达的思想。板书:辛劳四.学习第7自然段指引学生再次看画面,结合课文对这幅画的总体评价。师生接:这幅画有远景,有(近景),远景和近景(相配合)。画面本身是(静的),而表现的内容却是(动的)。它使人好像也置身于收获后的田野中,来到拾穗者身旁,认真地欣赏,会使我们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五.学习第6自然段1.这幅画为什么会画得如此逼真呢?学生回答问题。2.出示句子:由于他对劳动的辛苦又切身的感受,因此《拾穗

6、》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充满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A.学生读这个句子。B.“由于……因此……”前后是什么关系?C.你还可以给它们换成什么而意思不变?D.请用“由于……因此……”造句。师:米勒不光这幅画画得逼真,其它的画也很逼真,PPT欣赏:米勒的其他美术作品。师:欣赏完后我们会发现,米勒的作品几乎都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画面。结合资料,我们知道米勒自己本身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后来又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农村,一边辛勤劳作一边作画。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非常了解,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所以他笔下的农民才那样栩栩如生,他也因此被称为“农民

7、画家”。六.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拾穗》,真正地了解了《拾穗》画作所描绘的内容,知道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含义。同学们,优秀的绘画作品总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在描述美术作品时,描写任何一个场景,首先要有顺序,比如这篇课文,先介绍画面背景,再刻画人物,其次要在记叙时加入推测和想象,实际是对作品的理解。七.堂清检测题:按课文内容填空:1、《拾穗》这篇课文是对19世纪法国作家()的名画《拾穗》的欣赏,主要描绘了三个()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捡拾()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

8、),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劳动人民的()和()。2、认真地欣赏画面,会使我们产生丰富的()和()。3、请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