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

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

ID:5441869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6

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马宪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重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2、2.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再次朗读。2.教师范读,确定朗

3、读的节奏,找同学朗读,并做点评。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拓展延伸: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五,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

4、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当堂测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重点词语:   1.欣然起行   欣然(             )   2.念无与乐者 念(      )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答案:1.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

7、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当堂测试答案: 一,二(略)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记承天寺夜游    

8、 教材分析: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梁衡有一篇文章叫做〈〈秋月冬雪两轴画〉〉这其中一轴画就是〈〈记承天寺夜游〉〉的确,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它就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与明澈,淡定与安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啊?只有“闲”着的苏轼才能读懂它,只有达观洒脱的人才能读懂它,只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读懂它。月因人而格外美丽淡雅,人因月又倍增潇洒而达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