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ID:5386331

大小:221.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_第1页
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_第2页
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_第3页
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ww.51lunwen.com无忧论文网qq:357500023有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摘要:当今译坛上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讨论主要是就英译汉问题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工作主要落在了我国翻译工作者肩上,因此应当将该讨论也扩展到汉译英领域。鉴于异化翻译有益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应在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中逐步增大其比重。关键词: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异化;归化Abstract:ThediscussioninChinaaboutthesuperiorityorinferiorityofthedomesticationandforeignizati

2、onmethodsamongtranslationtheoreticianshasmainlyrevolvedaroundEnglish2Chinesetranslation.Forvariousreasons,weChinesehavetodomostofthetranslationofChineseworksintoEnglishatthepresentstage.Therefore,itisnecessarytoextendthediscussiontothefieldofChinese2Englishtranslation,andforeignizationshould

3、bemoreoftenemployedinthetranslationofChineseliteraryworksintoEnglishasanimportantmeansofpreservingtheirculturalidentity.Keywords:Chineseliteraryworks;English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读者、提升读者的作用,增强其对我国文学及文化的熟稔度,从而有利于我们文化身份的保持,文化地位的提高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从这一点出发,本着“文化传真”这个翻译的基本原则,(孙致礼,1999:6

4、2)我们应在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中逐步增大异化译法的比重,力图真实完整地反映原文的文化内涵,进而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出介绍给西方。这一点的实施有赖于广大汉译英工作者的身体力行。我国翻译史上有不少杰出的翻译家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林语堂就是其中的一个。林语堂(1895 ‐ 1976)是福建省龙溪县人,他在美、法、德等国多年的求学或工作经历使得他对西方语言及文化的熟悉程度非常人可比,再加上他对本国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因而得以成功地将许多中国古典作品译成英语,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展现给西方。林语堂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他高超的语言转换能力,而且在于他对汉语中所承载的丰富文

5、化信息的娴熟处理。这一点可从他所译清朝沈复《浮生六记》一书中得到印证。该书详细讲述了作者夫妇的日常生活,从而触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林语堂在翻译该书时主要使用异化方法,最大程度地传递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拟从3个方面对林氏进行文化翻译的异化手法加以分析。1.比喻句中文化意象的传译中华民族擅长于具象思维,写作时喜用各种修辞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及思想具体化,并为其文章增添文采。比喻即为其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中的形象生动,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林语堂保留原文中的比喻意象,以揭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给西方读者以新奇的阅读体验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试举例

6、如下:(1)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p12)译文:Ihopethatthereaderwillbekindenoughnottoscrutinizemygrammar,whichwouldbelikelookingforbrillianceinatarnishedmirror.原文作者“少年失学,稍识之无”,文法自然不甚考究。如果对此进行挑剔,就像强求一面脏镜子明亮清晰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沈复用一个浅显的比喻,将原本比较抽象的问题说得生动具体。而“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非常著名的一段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

7、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古诗中也多有以“鉴”为喻体的,如“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等等。林氏在译文中如实保留了这一意象,从而如实传递了该意象所承载的文化信息。(2)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p1108)译文:Todaythesefriendsarescatteredtothefourcornersoftheearthlikecloudsdispersedbyastorm,andthewomanIloveisdeadlikeb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