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

ID:53844344

大小:29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8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_第1页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_第2页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_第3页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_第4页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对新课程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对新课程的思考浙江省义乌中学 吴加澍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直面并回答三个本原的问题,即为何教(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教(教学方法)。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领会,以及对传统物理教学利弊的反思与扬弃,我们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应该做到:在教学目标上,要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由学术形态深入到教育形态;在教学方法上,要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 一、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 在我校网站的论坛上,有学生发了一则题为“学习物理有毛用”的贴子,结果引发了一片议论:“我发现物理不仅烦,而且学了觉得一点用都没有”“不学不行啊,如果你老爸有足

2、够的实力,还上什么学呢?”“物理很重要的,高考100分呢。”……如此等等。这反映出许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物理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由于学无目标,进而导致了学无章法。许多学生是把物理学习等同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再等同于物理公式的记诵,最后等同于数学式子的运算。他们将物理当作数学来学,把物理学成了“无理”。 不妨看一个实例。 图5 如图5,A、B为两个小物块,用一根穿过光滑水平圆盘中心小孔的细线相连。物块A以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B保持静止。若使A的角速度突然增大,则其半径r将如何变化?结果多数学生都认为r会减小,他们的推理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由

3、于F、m均不变,因此随着的增大r必然减小。出错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吗?不是。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并不缺物理知识,他们缺乏的是物理见识,即未能深入领会所学知识的本质含义,并形成正确的见解。就以而言,学生仅注意到公式表达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没有把握住它所体现的实质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它所需的向心力,这一对“供”“求”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上例是属于“供不应求”的情况,硬套公式自然就错了。学生听了这番讲评,也知道了错在何处,可仍令他们困惑的是:“我当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要这样分析呢?”这又进一步暴露出,学生更缺的还是一种物理意识,即自觉地运用

4、物理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知识”“见识”与“意识”,看起来虽仅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学习者三种截然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后者的影响与作用往往会更大。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缺少知识,他可以在任何时候补上;但如果一旦错过时机,在学习能力或在情感、态度等精神层面上造成了缺陷,以后将是很难弥补的。其原因就在于,任何生命体的成长都存在着一定的关键期。正如农民种地要“不违农时”,学生读书也应“不违学时”。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有许多东西放在小学、初中学习可能太早,到了大学再去补课则又太晚,必须要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才行。 学生对

5、“为什么学物理”认识的模糊,根子在于教师对“为什么教物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就我而言,很长一段时期都认为教物理就是把尽可能多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供他们终生受用。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我们授予学生那么多的物理知识,但在他们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却很少显示出有多少直接的功用,用他们的话说,“全都还给老师了”。我为此感到深深的失落;但当向他们提出“高中三年岂不白读了”的反诘时,这些离开学校多年的学生,又都会异口同声地做出否定的回答,一致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事业所起的奠基作用,然而,他们又说不清究竟是哪些具体知识所起

6、的作用。──这犹如谁都明白吃饭对于生存的意义,可又谁都说不清楚吃了这顿饭究竟会在身上什么地方长了块肉。还是著名教育家斯金纳说的好:“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而这称之为本质的东西,就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它们构成了文化基因的核心。 其实“为什么教物理”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设问:“如果我们不教物理,学生不学物理,今后将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怎样的缺憾?”一种显而易见的回答是,学生将因此学不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这话没错,但不够全面。因为除此之外,学生还将失去更为重要的有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熏陶,从而最终影响他

7、们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因为在这方面,物理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与作用。在当前物理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方面,成为每一位有教养的现代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今天学习物理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他去面对或决策所遇到的大量非物理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对于“为什么教物理”这个问题,最确切的回答应该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这正是新课标确立的物理教学的价值取向。 为此,我们就应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使物理教学回归到三维目标上来。如果说过去我们关心的是上了一堂课,学生能学

8、到哪些知识;那么今天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