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

ID:12047571

大小:117.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15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_第1页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_第2页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_第3页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_第4页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3新课程专集面对新课程,让学生不再害怕考试    提到考试,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试,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考试,中小学学生大多感到害怕(甚至中小学教师也感到害怕)尤其是在以考试决定学生毕业和升学命运的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考试已经从“促进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教育教学工作被蒙上了一层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    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考试成了评价的惟一方式,学校

2、评价学生靠分数,社会评价学校看分数,分数高,一切都好,“一俊遮百丑”;分数低,一切都差。于是有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说法,分数成了一切,考试成了主宰,考试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为了完成升学指标和上面下达的升学任务,整天搞题海战术,纯粹是为了考试而进行教育。升学考试严重扭曲了我国中小学教育,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正常进行,危害国家,祸及青年一代,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造成悲剧性后果。    伴随着新课程进入全面实验阶段,教育部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

3、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据此,我们来展望新课程实施后的考试。    ●考试的形式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尽可能的开卷或者半开卷考试,对于文科考试实现全开卷,对于理科考试实行半开卷

4、。    ●考试的对象从关注虚无的“分数”到关注真实的“人”。    考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多种水平的分层分卷考试。    对于非选拔性考试,尽可能多地分层出卷,即在同一张试卷上分成四、五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这样,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学生自选不同试卷进行测试的方式,针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立不同的考试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较后进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有利于调控教学,避免了以分数排名次的弊端,减

5、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这样衡量学生的就不是一把尺子了,而是多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的学生,可以模糊分数,这样以分数划分学生等级的老方法就不灵了。    ●考试的方式和结果处理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1.考试方式的多样化。从目前的只注重纸笔测试到形式多样的测试方式。    2.一次考试多次机会或者多次考试多次机会。    3.建立附加题制度。一个学生可能这门课程不行,但有可能另一门课特别突出,让那些在某学科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建立类似体育或美术式的中考(高考)模式。    ●考试的过程从独立考试走向合作考试:纸笔考试只是由

6、一个学生来完成,随着考试的多样性,有几个学生共同完成的考题也会应运而生。    ●考试的内容由书本经验知识走向社会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用来指导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考试的目的从检查以往到开发潜能。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中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这类考题,如在理科考试中出现了以往只在文科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等,它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就很有帮助。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中各学科出现了许多开放性试题,归纳猜想题,画图设计题,信息迁移题,实验探究题等,已经开始向这方面发展。    让学生“乐学、善学”,让教师“乐教、善教”,这正是当前基础

7、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相信不久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面对考试时,不再是害怕,而是欣喜,原来考试也可以更美的。〈中国教师报〉2003年9月10日如何选择校本课程素材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少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感到课程内容无法把握,无从下手,于是就“抄”、“搬”、“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它告诉了我们校本课程素材选择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    校本课程“

8、应视当地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