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72624
大小:15.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如何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 总是会听到学生谈论喜欢上某位老师的课,笔者以为,这里有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也有教师的语言因素。教师的语言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启迪智慧,把知识的抽象转换成它的通俗浅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需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这里,简略谈谈如何做到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生动形象,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从而就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
2、。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可见,儿童思维对于形象的依赖性。实际上,即便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一些抽象的定理、公式、概念等抽象的东西,一般也会借助形象来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生硬的让学生去理解,而不借助形象,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例如,小学语文《月光曲》一课中出现了“幽静”一词,词语本身在文中运用非常准确,按常理,我们都能很容易地理解“幽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但孩子不一样,他们不一定能从字面上真正理解这词语的意思,如果让他们描述下“幽静”的情境,他们往往真的是无从下手。在处理这个问题,有经验的老师就会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情境,进一步给学生描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时断时续的琴声这样的场景,让学生透过想象联想自己体会、感知“幽静”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相反,同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却不注重运用语言去带动学生思维,一味的自己去讲解,干瘪的语言,抽象的概念,令人乏味生厌,提不起一点学习的热情,课堂效率低下。这也
4、从反面告诉我们,重视教师语言形象性的意义。 下面介绍两种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形象生动的方法。 比喻法。比喻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深奥、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使知识准确、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从而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有趣。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授课,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学校某位数学老师在讲“点的轨迹时”“什么是点的轨迹”这一知识点给学生讲了无数次,学生听的总是迷惑不解。教材上是这样写的:具有某种性质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具有这种性质的点的轨迹。学生就是不明白这个
5、知识点,这位老师在办公室愁的不得了。同科老师问他如何讲的这个点,他说就是按照书上这些文字,告诉了学生。其实如果让语文老师讲授这个知识点,完全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运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扬起我们的右手,拈起一个蓝色的粉笔头,用低沉的声音讲道:“同学们,我这里有个刚刚从墨水瓶里爬出来的‘小虫子’。”其实,这个小虫子就是他手里蓝色粉笔头。这时,学生的肯定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手。“现在,我们让这个小虫子距离定点A30厘米爬行,它爬呀爬呀,身后留下了点点墨迹,这就是小虫子运动的轨迹……”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让学
6、生理解轨迹的定义,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教师用比喻性的语言,通过语文学科上的打比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类比法。类比法指教师在教学中,用精彩的语言将同类知识或不同类知识进行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通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准确地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强化记忆,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初中生开始学写议论文,枯燥,难懂,不会写。其实,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轻松解决,也可以让小学生学会写议论文。议论文并不神秘。记叙文主要是如实地记;议论文主要是摆出理由论。举个例子类比一
7、下。“我最喜欢爷爷了。”(论点)“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买棒冰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公园去玩。”(四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爷爷。”(结论,与开头呼应)小学语文老师运用类比的方法,把记叙文和议论文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确了一个在“记”,一个在“论”的本质特征。又用一个通俗浅显典型的例子说明了议论文的几要素,这样一类比,学生自然明白了议论文并不难写,看似深奥,其实并不复杂。 总之,形象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直观感和动感,使人兴趣盎然,并能在记忆的荧光屏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