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29415
大小:353.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史学的人文关怀与平民传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4卷第3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o1.34No.32013年3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Mar.2013史学的人文关怀与平民传记张昊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是20世纪的两大思潮,人丈关怀作为人文主义的题中之义,也是我国“以人为本”社会理念的集中体现。受历史理性的影响,史学的科学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人丈关怀性。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史学有必要转换视野和改变观念,在升华历史理性的同时,也应展现史学的人丈关怀。平民传记作为
2、记叙普通大众生平事迹的文体,对它的研究和推动能够展现史学的人丈关怀。关键词:人文关怀;平民传记;史学创新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3—0072—04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一是提升,一是普及。在史学提道德风范和社会责任,不能带有偏见来看待问题,如果认为升方面,伴随着一代代史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史学提升取“人人是自己的历史学家等于没有历史”的话,那么大历史得了很大的成绩,有许多优秀的史学作品问世。面对当今史又从何谈起。其实中国史学很早就展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学的日趋社会化,我们不可否认在史学普及方面出
3、现了一些通过人事的角度审视社会现象和自身命运,关怀个体道德人问题,引起了专业史学工作者的忧虑。出于史学健康发展的格的完善。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汗,惩考虑,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如果专业史学工作者过度杞人忧恶而劝善”的春秋之作,到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天,则会阻碍史学正常的双向发展,难以展现史学的人文关之变”的史记,再到“彰善贬恶,不避强御”的史通,怀。虽有史学工作者呼吁史学的人文关怀,但如空谷足音,以及“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鲜见反响。史学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低层和边缘个体的关的资治通鉴等等,无不渗透着浓厚
4、的人文精神。注,而平民作为底层人群的集合体,恰恰符合史学人文关怀钱穆先生是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精神的史学巨匠,一生致的范畴。平民传记作为平民事迹的载体,无论是在史学理论力于中国的文化研究,对中国历史极富“温情与敬意”。中方面,还是从史料学角度都值得史学界去关注。国文化史导论一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精神,中国之历史学作为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传承之重要组成部分不失完一人文关怀:史学应有之理念全绝对的脱离人民的,然而人民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土壤动“我国史学有许多优良传统,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两力。中国之历史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对社会、对文化、对个:一个是资治鉴戒
5、的教化传统,一个是求真求实的实证传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华儿女医无尽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的关统。”lJJo对我国史学传统的总结一般归结为以上两大传统,怀和诱导教化最终会使社会渐趋和谐,会使文化渐趋繁荣,往往忽略了我国史学中的人文传统。瞿林东先生指出:“中会使今日之国民更具中国民族之国民性和民族精神。马克思国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思齐’与‘内省’的人生修养史学先驱李大钊先生认为:现代史学给了人们“乐天努进的的传统、关心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传统、史学审美传统等,人生观”和一种新历史观,可以“导引我们在历史中发见了都反映出极其鲜明的人文精神。其特点是历史感
6、与时代感的我们的世界,发见了我们的自己,使我们自觉我们自己的权结合,是在现实的关注时,从不脱离对过去的思考和对将来威,知道过去的历史,就是我们这样的人人共同造出来的,的憧憬。它反映在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上,它更反映在人对现在乃至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这些现代意义上的史社会责任的认识上。”[2147瞿老对中国史学人文精神的论断学家,在继承传统史学人文精神上的基础上,对人文关怀又甚为在理。史学应有现实关怀的理念与使命,去展现自己的赋予了现代意义。邹兆辰先生曾举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例子呼吁中国史学也要考虑人文关怀,在他看来“注意收稿日期:2o
7、12—12—29史学的人文关怀已经是当今世界著名史家的自觉意识,而对作者简介:张昊远(1989-),男,河南商丘人,宁波于今天紧跟时代潮流的新一代中国史学家来说,也是一个值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得关注的新课题。”在政治术语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学史。72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一)平民传记值不值得写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当今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中指出:“吾国史家,以为天社会正在向公民社会转型,执政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
8、某朝以何而得之,理念,并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闻也”,而“所社会学、教育学甚至文艺学已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