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对比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w。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1、2、4、末各评定一次,根据结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经过对照研究,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相近,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可以在临床使用。关键词:米氮平;帕罗西汀;首发抑郁症近年来新型抗抑郁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为精神科医生和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
2、的选择机会,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1,2]0其中米氮平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直接作用于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增强神经传导,改善症状,在国外已经有大量临床使用经验[3,4]0我院于近几年对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也证明了米氮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接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0例,年龄19〜64岁,分为两组。其中米氮平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0〜64岁,平均(33.9±6.2)岁。帕罗西汀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9〜64岁,平均(34.8±6.0)岁。经比较,两组患
3、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ohamdl7项总分218分,与国家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相符,所有病例进行研究以前均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1.2排除标准排除双相情感障碍,处于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状态的患者;排除有严重自杀倾向者;排除药物过敏及患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1.3方法入组前服药者予停药2w清洗。米氮平(派迪生,华裕制药有限公司)30mg晚服或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43)20mg早服。在研究过程中,单次用药的剂量和用药频率应与患者的临床情况相结合,适时调整。米氮平和帕罗西汀
4、的最大剂量均为60mg/d,临床实际结果表明米氮平组平均剂量为33.1mg/d,而后者为25.9mg/d,失眠患者应联用劳拉西泮且需控制剂量。在治疗中不联用其他任何抗精神病药或其他治疗,疗程为8w。1.4疗效评定使用hamd、tess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w末各评定1次,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痊愈,50%〜74%为显进,30%〜49%为好转,0.05),见表2。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完成治疗后,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的hamd评分和基线分相比减小幅度均较大,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显效率分别为82.6%和79.6%,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
5、.3%和61.0%,显效率和治愈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o2.4两组不良反应评分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不良反应评分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o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米氮平组31.4%(11例),帕罗西汀组34.3%(12例)。经过观察严重程度均为轻度,其中米氮平组体重增加有4例,乏力3例,消化不良、便秘2例;帕罗西汀组乏力3例,体重增加4例,消化不良3例,失眠2例。3讨论帕罗西汀是一类选择性5-轻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抑郁症的传统用药选择。而米氮平是一类新型抗抑郁药,特点是一种有去甲肾上腺素和5-轻色胺(5-ht)双重作用的新型抗抑郁剂[5,6]0本研究结果显示
6、,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均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1〜2w内明显起效。两种药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均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尤适用于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所以米氮平可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首发抑郁症。参考文献:⑴代丽泽,高斌,毕开湘,等.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25-26.⑵郭艳丽,张彦旭.探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614.⑶吴蒙.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64,165.⑷祖先勇,李海燕,詹同宝,等•帕罗
7、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4):24-26.⑸佟桂侠,陈静,付刚,等.小剂量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0):1033-1034.【6]李秀芳,秦海燕,闫冬惠等.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3):51-53.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