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54678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5
《学生抗挫能力低弱的原因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抗挫能力低弱的原因与对策【摘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抗挫能力低弱。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学生在挫折曲前昂首挺胸,做生活的强者。【关键词】抗挫能力;低弱;原因;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精神生活H趋紧张,对人们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反观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看到他们在困难、挫折面前的种种不尽人意的表现,稍有不顺便离校、离家出走甚至轻生;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抗挫能力口益低弱,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使
2、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共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一一抗挫能力的教育也已经开始实施,本文就此发表浅见,就教于同行。1学生抗挫能力低弱的原因青少年学生虽然已经度过或接近度过了心理上的“疾风暴雨时期”,但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刚刚开始。在这一过程屮,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某些教师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某些社会文化意识的负面影响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使学生容易遇到困难或挫折,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和心理失衡。还有许多学生因自身的心理素质茅筹原因,使他们面对挫折朿手无策。沉重的学习压力和枯燥的学习生活
3、、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受挫,特别是多少年来学生们一直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从而导致了他们低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经不起风浪,稍受批评或挫折便想不开甚至走向极端。1.1家庭教育的失误:为了能够让孩子有所作为,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使孩子的知识水平有长足的发展。同时,又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不让他们受一丁点的委屈,处处给孩子行方便,包办代替,其用心之良苦,可钦可敬。殊不知这种做法却造成了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和“以我为中心”的任性、骄横和霸道等缺点,过早地剥夺了孩子吃苦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陷于脆弱。1.2学校教育的失误:对学
4、生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使课余和其它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这样,一方面,学习知识几乎成了替代一切的重中之重,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掌握的信息也多了,视野也宽了。但是由于他们接触实践和社会的机会、时间减少了,他们的世界变小了,对挫折的忍受力、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反而降低了。面对激烈的竞争有时尝试的勇气和信念都没有,其心理承受力极其脆弱。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失误。1.3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同样具有这个时代的普遍的心理特征,其突出表现就是崇尚明星,“追星族”在各类学校并不鲜见。社会文化传播的某些意识和内容,使学生们
5、只看到一个个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歌星、影星,但是明星们成功背后的艰辛他们却看不到,使们他意识不到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已艰苦、曲折的道路。只见鲜花、不见荆棘,使这一代青年人的思想意识简单化,心理上没有多少艰难感。1.4个体的内在因索:虽然学生抗挫能力的低弱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但同样的影响在每个学生身上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即有的脆弱,也有的坚强,这里就有个体的内在因素的原因。个体的遗传因索、气质类型、理想信念和生活经历,即个人的个性心理不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有显著的不同。总之,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教育方面的失误
6、,即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普遍重视不够,使许多学生不能承受困难与挫折,丧失了勇于进取的信念,心理抗挫能力极其脆弱。2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措施学生抗挫能力低弱是社会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也需要各方血的努力。但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发挥的作川应更大,教师的责任也更重。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2.1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教育学生理解“挫折是人生的必然”。人生并不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经历苦难、坎坷也是必然的。困难、失意、挫折和不幸可能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澜、五味俱全的人生,挫
7、折是人生路途上必经的磨难,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在挫折中振奋精神,鼓起生活的勇气,会使人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教育学生理解苦难是人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有哪一个不是在困难和挫折中奋斗而扬名天下的呢?司马迁遭腐刑而著《史记》,贝多芬耳聋而谱出《命运交响曲》,马克思历尽蘑难四十年,完成《资本论》。挫折磨难正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它将使人在逆境屮奋起,脱颖而出。2.2教育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应该培养学生冷静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勇于承认并改止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为别人着想、宽人为怀的优良素质,使学生性格坚强,理智辩证。在
8、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会因为拥有这样的性格而不致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无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尝试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的“上下操练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升降、得失、误解、荣辱的教育,培养学生“得失不喜,失之不忧”的平和柔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