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66756
大小:356.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8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27卷第1期ChinMedJResPrac,2013Jan.Vo1.27No.1一85一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王建华(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多酚结构混合物的统称.主要是指以3一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化合物,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目前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对血管的防护作用、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抑茵活性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0I。随着对大豆中有效成分研究
2、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的功能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1996年批准大豆异黄酮作为功能食品上市,用于预防妇女心血管疾病和改善骨质疏松。我国目前已批准的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共涉及9项保健功能,其中主要是增加骨密度以及抗氧化/延缓衰老2项功能。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更年期妇女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大豆异黄酮可与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减少骨质流失,同时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故具有明显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整理,同时对大豆异黄酮的
3、结构、代谢以及发展前景做了介绍]。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研究应用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427(2013)01—0085—04前言醚、正己烷等。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是大豆中大豆异黄酮主要在人体肠道内代谢和吸收。一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大豆异黄酮是结构与雌激素Setchell等首先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在人体内的药动力相似并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故又叫植学,对大豆黄素、黄豆苷、染料木黄酮和染料木苷在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一类具有广泛营养人体内
4、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评估。人体摄人异黄酮学价值和健康保护作用的非固醇类物质。自然界中大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释放游离形式的异黄酮苷原,豆异黄酮的资源十分有限,仅存在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并在小肠上端被机体吸收或转变为比雌激素活性更的极少数植物中,大豆是唯一在营养学上有意义的食高的代谢物,如雌马酚(equolo人体试验表明大豆物资源。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多样而突出的生物学活异黄酮吸收率约10%~40%。吸收的异黄酮大部分性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概括讨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量与硫酸结合,结合型产物在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
5、帮助了解结肠微生物产生的结合物酶作用下去结合,产生苷原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再吸收人血。其它大部分将被肠腔内的微生物通过杂一化学组成环裂解的方式降解和代谢,并最终由尿液排出。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三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代谢产物。1931年,从大豆中首次分离提取出大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制品(如豆浆)的苦涩味有异黄酮一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随后又发现另外关,因此长期以来被视为大豆中的不良成分而试图两种大豆异黄酮一黄豆苷原(daidzein)和大豆黄素将其去除。有关大豆异黄酮生理特性的研究始于50(gl
6、ycinteino年代,当时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活性。其实,二代谢与吸收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十分微弱,仅为内原性雌激大豆异黄酮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熔点大都在素一雌二醇活性的1/1000~1/100000。正是由于大IO0~C以上,常温下其性质稳定,呈黄白色,粉末状,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可竞争性地与雌激素受无毒,有轻微苦涩味,在醇类、酯类和酮类溶剂中有体结合,从而具有抗雌激素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一定溶解度,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难溶于石油明,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抗雌激素作用只是其中的一种。大豆异黄酮与妇女更年
7、期综合症早在20世纪40收稿日期:2012—09—10年代,研究者注意到澳大利亚某牧场中的绵羊生殖能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27卷第1期一86一ChinMedJResPrac。2013Jan.Vo1.27No.1力强,研究发现牧场中特殊的三叶草植物富含的芒柄四大豆异黄酮与癌症花素可在绵羊的胃中经酵解成为一种大豆异黄酮~多种生理功能,最近还有研究证实它可能作为一黄豆苷元。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与哺乳动物种天然抗氧化剂,而多天然的抗氧化剂都具有抗肿瘤雌激素结构相似,并具有类雌激素活性(约为17羟功效。B雌二醇的10~~10),因
8、而称为植物性雌激素,被1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是雌激素的天然替代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亚洲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1流行病学调查病率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一直认为这源于亚日本25%的更年期妇女主诉有潮热、出汗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