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

ID:52938287

大小:177.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2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_第1页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_第2页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_第3页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_第4页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营养状态评价1标准体重(还包括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周径)2化验内脏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1500提示营养不良)三甲基组氨酸测定3氮平衡试验2000A2型题99.机体处于应激如创伤、手术、感染等情况下,能量代谢的变化中,错误的是A.机体出现高代谢和分解代谢B.脂肪动员加速C.蛋白质分解加速D.处理葡萄糖能力增强(D)E.机体处于负氮平衡2001A1型题22.机体对创伤或感染代谢反应不同于禁食代谢反应的主要特点是A.机体能量消耗减少B.处理葡萄糖的能力降低(B)C.体内蛋白质分解减慢D.尿氮减少E.脂肪动用减慢胃肠外营养新阳光[适应症]凡不能活不宜经

2、口进食超过5~7天的病人。具体:营养不良、消化道瘘、急性重症胰腺炎、短长综合症、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肝肾衰竭、复杂大手术后、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等[肠外营养制剂]1葡萄糖2脂肪乳剂(10%溶液为等渗)3复方氨基酸溶液4电解质5维生素6微量元素7生长激素[肠外营养要求]1每日热量40~45Kcal/kg(基本需要量25Kcal/kg)12每日供氮量0.2~0.24g/kg3氮(g)和热量之比——1:150~200Kcal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1:2510%脂肪乳剂2g/kg..d[并发症]1技术性——气胸、血管损伤、神经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最严重)2代谢性—

3、—补充不足: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糖代谢紊乱:低或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肝功能损害3肠道性——胆囊结石、胆汁淤积、肝酶谱升高、肠屏障功能减退4感染性——导管性脓毒症2004A3/A4型题男性,74岁,体重60kg,全胃切除术后5天,大量肠液自腹腔引流管引出,左上腹疼痛。查体:左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130.该病人热量每天基本需要量是A.800kcalB.1200kcalC.1500kcalD.2000kcalE.2500kcal(E)2000A1型题24.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补充氮(g)和热量(kcal)的比例一般为A.1:10B.1:50C.1:100D.1:15

4、0(D)E.1:3002001A1型题23.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一般采用的置管途径是A.股静脉B.大隐静脉C.贵要静脉D.锁骨下静脉(D)E.小隐静脉[解]不超过2周的胃肠外营养,取周围静脉长期的,取中心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24小时连续滴注。2001A3/A4型题女,50岁,因患短肠综合症,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应用一周时病人出现昏迷,但尿内无酮体。病人既往曾有空腹血糖高(11mmol/L)。135.此病人的诊断是2A.高渗性非酮性昏迷(A)B.肝性昏迷C.导管感染败血症D.糖尿病昏迷E.代谢性酸中毒136.此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A.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

5、)B.等渗性脱水C.输液导管细菌滋生D.肝功能损害E.肾功能损害137.此病的预防主要是A.开始一周内注意葡萄糖输注的浓度、速度和与胰岛素的比例(◎)B.加强保肝C.加强导管护理、无菌操作D.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预防酸中毒发生E.保护肾功能2002A1型题118.全胃肠外营养的指征不包括A.短肠综合征B.大面积烧伤C.急性坏死性胰腺炎D.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E.肢体外伤性失血(E)2003A1型题108.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时,氮和热量之比应为A.1:50~80KcalB.1:100-120KcalC.1:150~200Kcal(◎)D.1:210-240KcalE.1:250Kcal以上2004

6、A1型题50.长期肠外营养支持者,应选择的穿刺血管是A。颈内静脉(A)B.大隐静脉C.颈外静脉D.足背静脉E.头静脉3胃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症——凡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时应首选肠内营养2004A1型题51.肠内营养并发症与输入速度及溶液浓度有关的是A.误吸B.腹胀、腹泻(B)C.肠炎D.肠道细菌移位E.胆囊结石2004A3/A4型题男性,74岁,体重60kg,全胃切除术后5天,大量肠液自腹腔引流管引出,左上腹疼痛。查体:左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129.首选的治疗措施是A.急症手术B.肠外营养C.要素饮食(C)D.普通饮食E.输血肿瘤细目一:概述肿瘤是机体中的正常细胞,在

7、不同始动与促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癌来自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来自胚胎组织的恶性肿瘤——母细胞瘤[病因]外界因素1化学因素①烷化剂(有机农药):肺癌、造血器官肿瘤②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煤焦油、沥青):皮肤癌、肺癌③氨基偶氮类:膀胱癌、肝癌④亚硝胺类:食管癌、胃癌、肝癌⑤黄曲霉素:肝癌2物理因素放射污染粉尘:骨肉瘤4紫外线:皮肤癌3生物因素E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