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细与粗之度.pdf

文本解读的细与粗之度.pdf

ID:52767895

大小:76.9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文本解读的细与粗之度.pdf_第1页
文本解读的细与粗之度.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的细与粗之度.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本解读的细与粗之度冯为民文本解读中的“细”有精细、细致等义,而“粗”则主要指粗略、粗疏等义。细读文本是文本解读极为重要的一法,唯有精细、细致,才能深入,细读文本就是要细致地触摸文本、沉入文本,慢慢行走在文本中,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复活文本潜在的信息和意义,并使解读者获得深刻而深厚的生命体验。文本细读,相遇的不光是语言文字,更是人与人的精神,是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促膝而谈,是一次次高尚的精神洗礼、心灵享受;文本细读,某种程度上讲是对语文教师言语智慧和精神境域的一种砥砺和修炼。文本解读中的“细”不只是关注微观层面,

2、也很关注中观甚至宏观层面,这取决于解读者的解读姿态,文本细读有三种姿态,即作者崇拜姿态、读者崇拜姿态和文本崇拜姿态。作者崇拜姿态就是聚焦作者原意的解读,即根据作者的一贯艺术风格,为准确解读文本提供一个宏大语境和期待视野,以尽可能准确而忠实地还原和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和价值的解读,如解读杜甫的《登高》,就可以从其“沉郁顿挫”的一贯风格入手,进入具体文本的此在细读,细致分析、层层解剖《登高》一诗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其内容、意象、意境、表达手法,收获诗作所包孕的独特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从而走进作者。读者崇拜式的细读,

3、强调的是文本意义只有读者的介入才能真正复活,读者是拯救文本、拯救作者的上帝,所以在文本解读始终彰显读者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真实感受、平等意识等,文本细读过程始终融入解读主体智慧,并深深地烙上了“我”的精神痕迹和生命印记,如同样解读《登高》,关注的却是解读者“我”的独特体验,虽然也注意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解读该文本的种种见解和观点,但更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文本崇拜就是强调没有文本作者就无所栖身,读者就无所依凭,一切都成了一纸空文。正是文本,将作者和读者拽到了一起。尤其是对待经典文本,

4、崇拜文本式的解读则更能借助文本的范式进而读懂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懂文本鲜活的生命形态,仍以解读《登高》为例,解读者更多关注的是诗题、意象和意境、韵脚、律诗等,而细读的聚焦始终在于诗作本身,在心无旁骛的咀嚼和咂摸中读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胡应麟《诗薮》)读懂文本所传达的生命姿态: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也使解读者自己走进文本的世界,成为文本生活中的一个角色。(上述解读《登高》之每式都可洋洋洒洒展开细读,因限于篇幅恕不赘述)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必须养成文本细读的

5、习惯,讲究文本细读的方略,立足于文本,追求“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的境界,不忽视文本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在细读文本时又尽量注意视角的变化。如果说文本解读中的“细”在意的是把文本读厚的话,那么文本解读中的“粗”则在意的是把文本读薄。对粗读文本历来大有微词,尤其是语文教师如果在解读文本时只大致浏览一下内容就匆忙轻下结论,显然是常常出问题的,不仅会漏读许多重要信息,而且往往会得出空泛甚至是错误的结论。但文本解读有时很需要“粗”,“粗”不仅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留下更多的再

6、读悬念。对有些文本而言,只要略通大意就行;对有些文本而言,则是不求甚解更佳。尤其是进入教学情境,在文本解读中更需要凸显细中有粗,粗中有细,细粗有致,游刃有余。讲得过细则缺少余味,由于太局限文本细部,就很有可能解读过度,将文本碎片化,肢解、误解,结果葬送了文本生命而不觉,讲得过粗则不着边际,就很可能造成解读过程中的视界盲点,走进盲区、坠入迷雾而不知,把静态文本还原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理想就自然成了空话。从具体教学进程看,也不宜处处精细解读,一是课堂的有效时间有限,二是对文本而言也无此必要,不是文本中的每个字都要去“抠”

7、,只有体现意脉、情脉、文脉等的关键处才要细细解读,三是文本细读未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需要、期待,有的学生则可能更感兴趣“粗”,能从粗读中获得新的启迪。文本解读,并不是解读主体的主观任意引申发挥,必须要正视文本的自足性,重视文本个性,但也要防止把文本中的每个字奉若神明,以为增一字则长,减一字则短,是精确唯一的。语文教学面对一个个陌生或熟悉的文本,或通过细读发现价值,或通过粗读巩固记忆,是充满挑战和创造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必须体现细与粗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