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

ID:52656432

大小:877.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20-04-12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_第1页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_第2页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_第3页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_第4页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示教-演示文稿(正常分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念早产:28周~不满37周:足月产:37周~不满42周;过期产:42周及以后分娩者。8/6/20211第一节    分娩动因一、内分泌控制理论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缩宫素(oxytocin)雌激素及孕激素(E2andP)二、神经介质理论  三、子宫膨胀(机械性)理论8/6/20212第二节决定分娩的四因素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心理因素 如能相互适应,分娩则能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即为正常分娩。8/6/20213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2、(腹压) 肛提肌收缩力。8/6/20214(一)子宫收缩力(宫缩)作用: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娩出。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结束。8/6/20215子宫收缩力特点:1.节律性  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阵缩由弱渐强,维持一定时间,随后再由强渐弱,直到消失。8/6/20216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8/6/202172.对称性和极性:A.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向子宫下段扩散,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B.极性:子宫收缩力以子宫

3、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宫底部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8/6/20218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和极性8/6/202193.缩复作用 体部收缩,肌纤维缩短变宽,重新松驰时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缩复作用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子宫颈管逐渐展平。8/6/202110(二)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第二产程的重要辅助力量。宫口开全后,胎先露部或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腹肌及膈肌强力收缩使腹内压增高。8/6/202111(三)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旋

4、转作用;当胎头枕骨露于耻骨弓下缘时,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8/6/202112二、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 通常指真骨盆,骨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三个平面8/6/202113骨盆入口平面:四条径线8/6/202114(1)骨盆入口平面——横椭圆形①入口前后径:约11cm。 (真结合径)②入口横径 :约13cm。 ③入口斜径:约12.75cm。8/6/202115中骨盆平面8/6/202116(2)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内的最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①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

5、联合下缘至骶骨下端连线。平均值约为11.5cm。 ②中骨盆横径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值约10cm。8/6/202117(3)出口平面 两个三角平面组成。①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的距离(11.5cm)。 ②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9cm。 ③后矢状径:8.5cm ④出口横径+后矢状径应>15cm。8/6/202118骨盆出口平面8/6/202119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1)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又称产道轴。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2)骨盆倾斜度60度8/6/202120产道的形成及产

6、轴8/6/202121(二)软产道 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1.子宫下段、生理性缩复环;8/6/202122宫颈扩张及子宫下段形成8/6/202123软产道在临产后的变化8/6/2021242.子宫颈的变化 (1)子宫颈管消失  初产妇:子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外口后扩张; 经产妇:宫颈消失与子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8/6/202125(2)子宫颈口扩张临产前宫颈外口仅容1指,随产程进展,宫颈口开大、开全至10cm。8/6/202126子宫颈管消失与子宫颈口扩张步骤8/6/202127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

7、的变化会阴体、阴道及骨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增生肥大,血管变粗,血运丰富,故临产后会阴可承受胎头压迫而易于扩张。8/6/202128三、胎儿胎儿大小; 胎位 有无畸形。8/6/202129(一)胎儿大小  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儿较大致胎头径线亦大,可引起相对性头盆不称而造成难产。8/6/2021301.胎头颅骨  顶骨:2额骨:2颞骨:2枕骨:1颅骨间缝隙称为颅缝,两颅缝交会处较大空隙称囱门。8/6/202131胎儿颅骨及颅缝8/6/2021322.胎头径线①双顶径: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

8、,约为9.3cm; ②枕额径: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11.3cm; ③枕下前囱径:前囱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5cm8/6/202133胎头构造及各径线图8/6/202134(二)胎位 头位时,可检查矢状缝及前、后囱确定胎方位。 (三)胎儿畸形脑积水等四.精神心理因素8/6/202135第三节 分娩机制 概念:指胎儿通过产道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