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

ID:52476447

大小:258.8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08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主讲人王文芳副教授——2010年教师资格培训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怎样理解此图?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远古

2、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如罗森塔尔进行实验……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

3、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例子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概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

4、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以思维、言语为例)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均衡性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心理发展特点:1.半成熟、半幼稚2.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3.

5、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经验型),反省思维出现;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5.成人感出现6.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思考:初中生为什么会叛逆?青年初期: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特点:1.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辩证思维出现。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3.理智的自我意识形成。思考:上述特点是不是说高中生就成熟了?为什么?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

6、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关键期:儿童在早期发展中的敏感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0-2岁):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形象思维为主导,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需具体事物的支持);获得体积、面积、长度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

7、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思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第三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培养信任感。例子……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培养勤

8、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它三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三)性格的差异与教育性格的概念;具有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概念与成分P23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我(青春期开始发展与形成)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